9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行新闻通气会。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在会上表示,夏粮收购进展顺利,收购工作已近尾声。秦玉云介绍,今年夏粮收购呈现三个新特点: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市场化收购比重提高,农户储粮意愿增强。在介绍秋粮收购工作时,他强调,秋粮占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针对秋粮收购工作提前谋划、准备充分,强化秋粮收购重点举措,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确保“有仓收粮”。着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秦玉云介绍,粮食收购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和种粮农民利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意义重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把抓好粮食收购、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一、夏粮收购进展顺利收购工作已近尾声
夏粮上市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密切跟踪收购进展,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加强实地督导调研,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江西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8月底,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26万吨、早籼稻累计收购4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分别为615万吨、40.5万吨。总体上看,今年的夏粮收购呈现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开秤初期,小麦价格出现一定回落,随着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价格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据监测,目前主产区小麦均价约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3-5分钱左右;优质小麦需求旺、销路好,部分优质品种价格在1.27元以上,较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这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品种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二是,市场化收购比重提高。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收购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前一段时间,面粉加工企业补库需求较旺,饲料企业增加小麦采购,加上储备粮轮换工作开展,市场化收购十分活跃。截至目前,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8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早籼稻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市场化收购保持较高水平,充分说明粮食市场流通顺畅,各类主体市场经营意识浓厚,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农户储粮意愿增强。近几年由于国内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多数农户减少了家庭储粮数量。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户储粮防灾应急意识增强,家庭存粮相对往年有所增加。对此,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了农户家庭储粮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减少储粮损失;有的地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建设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有效提高了农户储粮能力。农户储粮增加,有利于“藏粮于民”,增强一家一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丰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种粮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机,增加种粮收入。
二、秋粮收购工作谋划早部署实准备充分
秋粮占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今年的秋粮收购形势:
从生产看,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长势总体正常,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仍将是一个丰收年。
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籼稻、粳稻收购价格略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新粮上市后将有所回落,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玉米价格涨幅明显,属于恢复性上涨,仍处于合理区间。
从政策看,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护种粮积极性,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中晚籼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一分钱,为1.27元/斤;粳稻保持不变,仍为1.30元/斤。
为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及早着手谋划,周密部署安排;各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将于近日联合下发秋粮收购工作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再过两天,9月15日,将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作出全面动员部署。
二是加快腾仓备库。聚焦部分主产区反映的仓容问题,加快仓储设施维修改造,敦促已销售成交粮食及早出库,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确保“有仓收粮”。总体看,主产区仓容能力基本能满足收购需要。
三是做好前期准备。各地加强摸排调度,细化工作方案,积极筹措收购资金,开展质检、计量、统计、保管等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备足各类计量、检化验仪器,确保及时开秤收粮。
三、强化秋粮收购重点举措
秋粮收购涉及环节多、时间跨度长、社会关注度高,需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我们将重点抓好“两个收购”、强化“四项保障”:
抓好两个收购,即精心组织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
一方面,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健全完善市场化融资支持机制,引导支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积极入市,组织多种形式的粮食产销合作活动,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逐步健全优粮优价市场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督促中储粮集团公司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政策性收购,合理布设收储网点,切实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强化四项保障,一是强化协同联动。健全完善粮食收购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全力做好收购资金、运力等保障。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有效发挥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作用,密切跟踪市场形势,紧盯收购进度、价格走势、仓容变化、售粮进展、企业库存等关键环节,及时妥善解决收购中的矛盾问题。
三是强化收购监管。加强对收储库点定点、收购、质量验收等各环节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发挥12325全国粮食监管热线作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收购市场秩序。
四是强化督导调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适时赴重点产区开展督导调研,确保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四、着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创新为农服务方式,让农民舒心卖粮、便捷卖粮、安全卖粮。重点抓好“六项服务”:
一是预约服务。对售粮量较大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粮食经纪人,尽量采取预约收购方式,有条件的可开展预约检验。
二是产后服务。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帮助种粮农民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增加卖粮收入。
三是储粮服务。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做好庭院储粮,避免发生霉粮坏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科学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推动节粮减损。
四是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秋粮生产、质量、价格、供求、收购进度等信息,引导收粮企业积极入市、售粮主体有序卖粮,稳定市场预期。
五是掌上服务。拓展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继续推广“互联网+收购”,提高粮食购销自助化、便捷化水平。
六是防控服务。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指导收粮企业和售粮主体做好必要防护,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