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环保督察影响,在冬储之前,农药市场面临原药短缺的困境,同时制剂成本上升了30%,农资经销商利润大减,终端却因为农产品行情不景气而不敢涨价。此种困境,农药行业该如何破解?
近日,一农化行业资深人士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前几天我到山东,深深地感受到农药涨价潮的来临!往年这个时候原药价格最低,货源充足。但是今年原药厂家连冬储都不敢收,收了的还要退钱!真是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制剂厂家向记者反映,因环保高压,原药价格上涨、供货紧张都可以理解,但他购买的部分原药竟然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含量比以前低了不少,这让他很无奈。
这些和近期中央环保督察不无关系。近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省(区)的督察进驻工作,至此实现了对全国各省(区、市)的督查全覆盖。与此同时今年3月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2+26”方案)也在加紧落实。
一系列环保政策在取得整顿效果的同时,也给农药市场,尤其是原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原药涨价又缺货
厂家不敢收冬储
原药生产企业产能开满对环保工作的压力巨大,因此很多厂家已将产能缩减至之前的一半甚至更低,“往年巴不得单子越大越好,1000吨我也敢接,接了就开车做呗,现在产能只有200吨,接多了完成不了诚信受影响,为保诚信出去买货交货自己又会亏,于是只能一次放一个月的单,多了的都不接了。”有原药厂家的负责人针对不敢收冬储的现象透露道:“前期单价500的单还没交完,现在同样的单都涨到700多了,亏本交货,让人怎么敢再接?”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明光认为:“环保趋势下减产能必然会导致市场货源在一段时间内紧俏。”同时,整体采购期提前、与进出口冲突也是致使原药和中间体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另外“26+2”方案对市场造成的恐慌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地方政策执行力度的不同让原药厂家对后市琢磨不透,未来能否正常开车?是目前市场上8成以上厂家关心的问题。
安徽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总经理认为原药价格的一路飙涨带动了市场紧张的气氛:“往年农药价格上升是在10月份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之后才会出现,但今年在本该淡季的7~9月也出现了上涨。”国内原药价格的变化让外商也沉不住气了,今年外商采购的时间提前至7、8月与准备冬储的企业扎堆,造成原药市场“淡季不淡”的现象。
据市场一些企业反映,原药价格上涨后,所购买的农药原药含量较之前的反而有所下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从行业知情人处获知,一方面是因去产能后企业在自己制备原料的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少了一两道工序。另一方面,因为环保核查在各地执行的力度不一样,在一些管控较松的区域,小厂家小企业生产出的原药也流入了市场,造成药品含量出现差异。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到即便有少数此类情况,由于现在市场缺货,原药供需转变成卖方市场,发现原药含量比合同的低了的厂家也不愿减货款,甘愿退货退款另卖他人。
制剂生产成本提高了30%
广东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桂艳男透露今年原药价格不断攀升有些热门品种涨幅已达50%,平均涨幅也达20~30%,没有涨价的几乎没有。随着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原药成本的提高,桂先生形容这简直是农药行业的“寒冬”:“在大的环境驱动下,行业的整合步伐必然加快,一些落后的小企业可能会被兼并甚至淘汰,在改善经营手段、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回款力度降低潜在风险。”
广东佛山某公司生产技术部陈经理表示,农药原药、包材和运输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让生产成本整体提高了30%,其中原药的价格上扬比重最大。一些主流原药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上游厂家生产开车受限,随着一段时间政策面的持续收紧使供需矛盾无法逆转,成本上升成为必然。“为此,我们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努力将用人成本降低。”陈经理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对现有制剂产品数量进行“瘦身”,“砍去”盈利少的品种;同时,针对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中对农药剂型提出的新要求,在了解市场后开发新配方作为储备,转变现有剂型;公司正以“开源节流”分三步走的方式应对原药价格上涨。同时他提醒,国家对农药原药生产单位在技术和管理上的要求都非常高,一方面一些企业达不到这样的生产标准,另一方面,达到标准的部分企业由于经销或零售的制剂品类涉足面广,也不适合自主去开发某一类制剂所对应的原药。
“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市场的预估比较准确,很多在价格上涨的前期进行囤货,风险来临时已做足准备,而小工厂、小企业好不容易收回货款结果市场上已经什么也买不到了。”针对这部分小企业李明光提醒要理性分析市场和自身实力,不要盲目的跟风去购买原料陷入“糊涂账”,“市场已处于相对高点,有些热门品种后市还有上升空间,而有些则不然,高价进了这些货虽不至于亏本但可能挣不到钱,借钱拿货就更没必要,徒增经营风险。”
经销商利润大减
对终端不敢涨价?
广东多个地区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表示,往年农药行业的淡储都是悄然而至,不冷不热,但今年原药涨幅的剧烈和后世的不确定性让冬储的变数多了几分。“我们经销商都等批发商开冬储的条件,再考虑要不要冬储。”来自增城的零售商萧大哥表示:“现在行业竞争大,拿货虽然贵了,可是对下面的农户也不敢提价,他们对价格最敏感,只能自己少赚点。”佛山的经销商也承认今年销售的利润大减:“由于农作物卖价不好,农户舍不得在农药上投入或者随便买点便宜药打打,加之最近的几个台风造成农作物受损严重,瓜菜类基本都要重新复种,这些因素使今年的销售市场很不好做。”他表示由于市场低迷,经销商们为维系自己手中的客户,往往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而对于一些热门品种进货成本直逼前期销售价格,他考虑未来要么直接砍掉这部分不做,要么只能水涨船高了。
市场大洗牌
未来路在何方?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监朱总表示由于环保核查在未来会成为常态化的监督,这将导致在今年下旬至明年三月份前,农药原料价格不会下降甚至还会有小幅涨动。但从大趋势来看,也是对上游原药企业的一次冼牌。随着环保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停产,以后的原药生产会慢慢集中在更合规且实力雄厚的企业手中,而原材料价格也会相对稳定,质量及供货周期也会更有保证。朱总表示,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未来原材料的生产会促进上下游企业间更紧密的沟 通,信息也会更透明,对制剂生产企事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由于冬储时间到来,制剂企业陆续开始备货,加上贸易商的囤货,导致市场上短时间内供货周期拉长或供不应求,但综合上看,农药原料的整体种类并没有减少,虽然目前总产能有所下降,但在原来产能过剩的基础上,大部分原料产能的下降对国内整体市场的供应还是能满足的,制剂企业需要做好生产计划,理性应对现有的市场局势。
广州百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表示,环保核查和今年出台实行的农药新规都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农药毕竟属于危险化学制品,规范市场、去除产能过剩才能使行业良性发展。但他表示原药价格上升情况确实也给公司带来压力:“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既有公司也有政府单位,你要是涨价了领导们还要重新打报告审批,对我们的客户来说很麻烦,对合作也不利。”面对农药原药报价的不断攀升,拿货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在尽量保持不涨价的情况下必然会压缩公司自身的利润。对此他表示,经销商在被动应对的同时也该主动思考如何转型,未来广东地区将核发1379个限制类农药经营许可证,但本地区的农药经销商和零售商远不止这些,同时新出台的《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经营人员和场地也有更为细致的规定,要想不“出局”,那么转型成功与否必然是未来农资渠道商面对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