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Niño3.4区,即西经120度至170度、南北纬5度之间的区域)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异常。拉尼娜(西班牙语“La Niña”),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当Niño3.4区海温较常年偏低0.5℃(即进入拉尼娜状态)、且持续5个月,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形成。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2017年11月,Niño3.4区海温距平指数为-0.87℃,较10月降低0.41℃(图1)。12月以来,Niño3.4指数仍呈下降趋势,其中12月第1候Niño3.4指数为-1.00℃。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2018年春季有可能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
图1 Niño3.4区海温指数(℃)逐月演变
研究表明,弱的拉尼娜事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低纬度地区,对我国气候影响有限,中高纬大气环流对我国冬春季气候影响较大。受全球变暖影响,自2000年以来,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冬季我国除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气温可能偏低外,其余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当形成一次中等到强的拉尼娜事件时,冬季我国除西南及东北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例如,2007/2008和2010/2011年均为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2007/2008年冬季南方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2011年冬季东北和内蒙古东部雪灾明显。
在综合分析影响我国冬春季气候前兆信号和国内外气候模式预测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冬季(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呈北方暖湿、南方暖干的分布;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