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中部,总面积10606平方公里,北回归线贯穿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适宜,是得天独厚的甘蔗生长区。历史上我市农民有种植甘蔗的传统习惯。甘蔗种植遍布三区两县市,2016年全市涉及甘蔗种植的乡镇共51个,种蔗农户95096户,蔗农人口45.24万人,其中又以三区为主要种植区。
从2013年到2017年,五年间,受甘蔗收购价格波动影响,全市种蔗面积分别为43.06万亩、36.12万亩、33.2万亩、34万亩 、35.2万亩,基本维持在35万亩左右。2013/2014榨季到2016/2017榨季农民种蔗收入分别为8.62亿元、6.15亿元、5.75亿元、6.7亿元.从种蔗面积和种蔗收入情况看,我市甘蔗生产已经从低谷慢慢得到恢复。
我市甘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市农村耕地分散,土地集中化、规模化难度大。二是机械化程度低:1、我市农村单家独户经营多、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大生产。2、甘蔗种植季节过于集中与机械应用不协调。3、甘蔗种植机械不足,机械操作技术人员紧缺。三是请工难、请工贵。如九十年代初期每砍一吨甘蔗人工是10-15元,到2017年每砍一吨甘蔗平均人工飙涨到160元以上,仅砍收人工就占每吨甘蔗产值的32%。四是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多。如台风、火灾等。
对于如何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增加蔗农收入,维护甘蔗生产局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多年以来,区内外众多甘蔗专家学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奋斗在糖业战线的最前沿,为我们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和方法。概括为几点:一是提高甘蔗收购价格,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提高单位面积甘蔗产量,四是间作套种其它农作物。
关于甘蔗收购价格,由自治区物价局参考食糖市场和甘蔗种植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研究决定的,随着国际糖价联动,提高不易。关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我市农村耕地分散、规模小,降低生产成本成效不明显,唯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来提高甘蔗生产的亩收益。
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种蔗收入
01、选育“双高”品种
近年来,我市糖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加大推广新品种的力度,取得了喜人的成果。2017年全市“双高”系列品种种植面积25.8万亩(数据来源于企业),占总种蔗面积73.4%。其中主推的柳城05/136种植面积 11.77万亩、桂糖42号种植面积4.19万亩、粤糖00/236种植面积3.28万亩、脱毒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5.51万亩、桂糖37号种植面积0.35万亩等。已经逐步替换台糖0432、粤糖94/128、新台糖28号等长期占据我蔗区的低糖落后品种。这些新品种在我市试种成功并广泛推广,深得蔗农欢迎。不单产量高,糖分也高,既增加蔗农收入也提高了企业效益。
多年研究表明,柳城05/136在柳州柳城县的表现较新台糖22号增产23%[1];桂糖42号在崇左江州区的表现较新台糖22号增产21.01%[2];粤糖00/236在南宁宾阳县试验表现较新台糖22号增产超11%[3];桂糖37号2009-2010年进入广西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较新台糖22号增产7.47%,且抗风抗到性能好[4]。
02、推广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
我市属于近海地带,每年6-11月总有几次台风“造访”,破坏蔗区甘蔗正常生长。深耕深松种植能够有效抗击倒伏,同时又能保持水份以备甘蔗生长中、后期可能遭遇的持续性干旱之需。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是甘蔗优质高产、抗旱抗寒、抗倒伏、保水保肥栽培的重要措施,是甘蔗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历来深受甘蔗专家推崇。像港南区坡地、覃塘区旱地,甘蔗深耕深松还要深种,植沟要达到30-45厘米,越深越好。有试验表明,若采用机械作业深松深耕50-60厘米新植蔗亩产可达7.56吨,比传统耕深25-30厘米的方式平均每亩可增产2.33吨,增幅44.55%,第二年宿根蔗增产更多[5]。
03、增施农家肥
以2016年数据为例,我市蔗农户数9.5万户,总种蔗面积34万亩,平均每户种蔗面积不到3.6亩,呈现散且小的特点。不利于规模化使用化肥,且肥料易流失、易污染、易造成土地板结等。在农村,农家肥来源丰富、多样,人畜粪便、草木灰、禾杆、蔗叶等经过发酵后都是良好的农家肥。增施农家肥代替化肥或者农家肥混合化肥撒施,能够节约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层微生物结构,起到疏松土壤、涵养水分、持续保持肥力,提高产量的作用。
04、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甘蔗栽培技术主要措施之一,已经得到广大蔗农共识。无论新植还是宿根,均可以使用此技术,并能够起到很好效果。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蔗芽早萌动,早出土,提高甘蔗出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提高产量;同时地膜覆盖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等。根据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务部2012年试验,使用地膜覆盖比对照(不盖膜处理)亩产增产15%左右,效果显著。目前我市的地膜覆盖技术主要运用在新植蔗,尤其是冬植蔗上。我市极少有人将地膜覆盖技术运用在宿根蔗上。广西区内早有专家做过试验,宿根蔗盖膜能够促进早发苗、多分蘖、增加有效茎数量。试验表明,宿根蔗盖膜每亩增加有效茎502条,增产1.17吨,增收明显[6]。因此,最简单有效的提高单产的方法莫过于争取将我市全部的甘蔗面积盖上地膜,把地膜覆盖作为提高广大蔗农朋友收入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05、推广煤灰加酒精废液的使用
煤灰和酒精废液是制糖企业的工业产物,历来被企业视为废弃物而嫌弃。2009年在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试验场,该公司农务部技术员利用企业排放的煤灰和酒精废液通过不同的配比方式混合处理,应用于甘蔗生产上面。结果表明,每亩使用一吨的混合物,能够使甘蔗亩产比不使用该混合物的对比处理增产达到47%,产生了极其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7]。酒精废液定量还田可完全替代化肥,改良土壤、降低肥料成本150-250元/亩,使用酒精废液处理的甘蔗亩产比常规施肥增产1.16吨,每吨节本增效350-500元[8]。
煤灰加酒精废液的使用技术在我区已经很成熟,在农垦集团和东亚集团等一些蔗区已经大规模应用,并产生了不错效益,我市贵糖和西糖也有了很好的尝试,有条件的地方可广泛推广开来。
06、蔗叶还田
蔗叶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及时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提高保水防旱能力。广西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实施蔗叶还田技术,包括直接还田和粉碎还田两种方式,除提供养分和有机质外,还有很好的保持土壤水分作用。广西农科院专家做过一个试验,蔗叶还田株高比对照(无蔗叶还田)的株高增加20厘米,后期蔗株绿叶数增加1-2张,亩增产1.13吨[9]。
目前我市蔗农普遍的做法是砍收后直接火烧蔗地,草木灰还田,这种方法虽然清洁了蔗地,消灭了部分越冬害虫,但是失去了蔗叶直接还田的上述优势。
07、间作套种
甘蔗地间作套种西瓜、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是发挥土地最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市五里镇、大圩镇等一些农村历来有套种农作物的习惯。
每年甘蔗封行在6月份左右,中耕培土大概也是这个时间段(有些专家不建议中耕培土),在培土、封行之前有3-4个月时间,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和甘蔗前期生长慢的特点,间作套种大豆、西瓜等农作物,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甘蔗间作地套种西瓜。根据2011年扶绥、上思等蔗区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间作套种西瓜的模式取得良好收益:平均每亩产瓜1.6吨,按当年当地西瓜收购价1.6元/公斤计算,每亩甘蔗地西瓜产值2569元,扣除人工、物资等支出,比单种甘蔗模式增加产值1710元[10]。我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完全可以利用这点,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甘蔗间作地套种大豆。间种的大豆最好选择具有早熟、高产、耐阴性强等特性的品种。在贵港蔗区,甘蔗行距一般为1-1.2米,为了方便间作套种,可以适当加大行宽。试验表明,较宽种植行距比常规行距更容易提高甘蔗分蘖、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但行距不要大于1.5米。而其中又以种蔗行距为1.4米宽情况下间种2行大豆取得的经济效益最佳,比不间种大豆的常规种蔗处理每亩增加利润806元[11],极大的提高了甘蔗地总利润。除了西瓜、大豆外,甘蔗地间作套种花生、食用菌等农作物也能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市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如何使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程度发挥潜力,增加农民收入,间作套种技术将愈发显得重要,已经引起政府机构和广大种植户的高度重视,值得推广。
改变生产方式,增加种蔗收入
一、推广农村甘蔗专业合作社模式
农村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我区推广的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模式之一,做法是以合作社形式将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发种植。小块变大块,便于机械化生产和集中化管理。自治区分配给我市的“双高”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8万亩的“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当以“双高”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政府项目建设经费支持和制糖企业出台的免费机耕、蔗种办理定金等扶持政策,鼓励蔗农以村、队为单位建立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快甘蔗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专业种植管理公司模式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长期趋势,我市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那么,问题来了,以后甘蔗谁来种,谁来管,谁来收。针对这些问题,已经有公司在探讨专业甘蔗管理模式。这种专业公司从犁地到收获一条龙服务,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一个办法。这种模式被贵港甘化公司称之为“甘蔗种植专业户+专业农资服务机构+糖厂=蔗区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我认为这种新模式很适合贵港蔗区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尤其适合种植大户。
广西众帮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公司,其做法:一是通过糖厂的牵线搭桥,甘蔗种植大户自主与众帮公司签署购买服务协议(包括购买农资、种植技术、管护作业、收割等服务);二是众帮公司执行协议内容,按时、按质向甘蔗种植大户提供上述服务,并接受甘蔗种植大户的监督、验收;三是糖厂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甘蔗种植大户牵线搭桥,让甘蔗种植专业户自主选择专业农资服务机构,并在签署三方服务协议后,根据约定向甘蔗种植专业户提供资金扶持。
众帮公司的模式解决了甘蔗中耕培土季节请人除草难、求人施肥难、求机培土难、资金不足、技术参差不齐等问题,今年已经在甘化蔗区樟木显藤“双高”基地尝试成功,得到了种植户认可,是探索甘蔗产业顺应时代发展的一条新路。
贵港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3.48 %,贵港农民淳朴勤劳,敢于挑战,总是在不断的探索新品种新技术以顺应时代发展。正因如此,贵糖扎根于贵港,辉煌时期曾经是广西制糖企业龙头老大。贵港市目前有三家制糖企业,争取得到制糖企业补助,也是稳定甘蔗产业发展,提高蔗农收入的一个途径。企业反哺农业,贵港三家制糖企业每年都会安排部分预算资金,用于种蔗补贴,鼓励蔗农多种蔗,种好蔗。作为蔗农,我们也应该遵守自治区有关蔗区管理的相关规定,不要跨蔗区销售甘蔗,扰乱市场,要自觉维护好企业加农户的双赢局面,为我市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