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数据越来越亮丽,对于中国经济“新周期”的争论也越来越热烈。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场“新周期”之争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新周期”的定义是什么;二是对当前中国经济怎么看以及中国经济未来如何走的判断。
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怎么定义“新周期”?经济学理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结束近五年的持续回落,连续三个季度增速企稳回升,包括进出口、投资、工业以及一系列微观指标超预期回暖,这些都被“新周期”支持者认为是复苏的开始,也就是“新周期”的起点。
如果进入“新周期”这些数据向上是具备可持续性的,那么,本次复苏具有可持续性吗?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济持续回升需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去库存等带来供给侧改善、终端需求改善。先从去库存、去产能来看,复苏确实带动供给侧改善,但从整体看去杠杆、降成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需求端看,7月份投资、消费增速放缓迹象明显,整体需求仍然没有稳定增长迹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徘徊,既有天气因素,但也反映出近期的终端需求并没有实质性改善。
笔者理解的“新周期”是指一个新动能取代旧动能、产业结构中新产业起到支柱作用、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的经济增长周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仍需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形成,新产业尚未成为支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深化,经济持续回升的动力并不充足,说“新周期”来了未免过于乐观。
其实,本轮“新周期”争论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对当前中国经济怎么看以及下一步中国经济怎么走的判断。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会议强调“经济长周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前经济是阶段企稳态势。而且在这个长周期里面,仍需坚定不移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我国经济确实是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对中国经济也非常有信心,在逐步接受了经济“新常态”以及“L”型走势后,相信中国经济的“新周期”会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