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业的利润下滑,生猪养殖企业将逐步进入全面亏损期,养猪业的供应量随着市场的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对水平,而养猪业的结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猪场如战场,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从目前来看,中国猪肉的消费几乎达到了巅峰,而且有下降的趋势,这与人民对食品的需求从温饱型向安全和品质型转变有关。因此,养猪业的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否则供大于求的矛盾会长期存在。因此,市场会进行调节,总量会维持在一个相对水平,而结构则会有很大的变化。
猪场如战场,当市场需求已到达一个瓶颈区,未来养猪业又会发展成怎样?养猪业的结构又将如何的调整,我们一起来探讨:
1散养户还会迅速的减少
散养户还会迅速的减少,散养户减少的原因之一和规模经济有关,因为养殖数量太少,原因之二是赚不到钱。除了规模小这个因素以外,养殖水平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生产资料价格高,共同构成了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其结果有利就养,无利就空圈,甚至弃养。“养猪还不如打工”,就是散养户的真实感叹。
散养户的迅速减少,并非全部消失,而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因为养猪水平不断提高,赚到了钱,或者看到了希望,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变成了专业户(或家庭农场)。换句话说,很多散养户进化成了专业户。
2规模化进程加速,养猪大企盈利能力仍很强
猪价虽下降,但不少大型养猪企业仍在投资建猪场,上半年牧原、正邦、新希望、唐人神等大型的养猪企业都在扩大旗下生猪养殖板块的规模,将养猪作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都希望能够在这场生猪转型大战中占据先机。
自2016年4月,农业部公布了2016-2020年生猪产业规划,巨头纷纷挥师北上,有消息显示,根据目前几大巨头的规划来看,到2020年,巨头们生猪出栏累计达到2000万头。散养户和家庭农场因为养殖利润下降和环保因素的影响,发展的路越走越窄。
而养猪大企在盈利能力上相对于散户及其他而言有以下三个优势:
01、规模效应带来了优势,降低饲料、兽药、疫苗等采购成本,直接到原料产地采购玉米、豆粕等,仅玉米采购成本就降低400~500元/吨,用自己的饲料厂生产加工;兽药、疫苗从厂家直接采购,价格低一半。巨大的养殖基数和稳定出栏量,意味着猪场可以绕过猪贩子直接将猪卖给屠宰场,猪价更高,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02、大型养猪企业有自身完整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即使猪价下跌,出栏一头肥猪只有100元的利润,盈利能力仍很强,较高的回报率。
03、越来越多巨头走上产业链集团的道路。理论上,产业链集团因为做产业链而有了更多的盈利点,在整个内部的链条上,赢利点是可以移动的,因此,某一个赢利点的的下降,可能会被另一个赢利点来弥补,这是产业链集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