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温氏半年报预期净利润下滑严重,导致股票表现不尽人意,截止7月25日,温氏股份市值自上市时的2000多亿元下跌至1039亿元,虽然仍然排名农牧业首位,但是相比上市时足足蒸发掉了1000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与温氏一样快速发展的农牧业巨头海大集团却不断受到资本市场看好,7月24日市值甚至突破300亿元,相比上市时的80亿元市值,足足增长了220亿元。如今海大市值超过众多巨头企业,排在成为农牧企业前列。
作为近年几年农牧业快速发展的两大明显企业,温氏在养殖板块发展受到业内推崇,而海大在饲料板块快速崛起同样受到行业重点关注。但是这两年,农牧市值最大的上市企业,温氏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温氏和海大在资本市场的走势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2015年11月温氏上市市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农牧企业的里程碑;而海大市值突破300亿元,同样是海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实上,2015年当值中国股票牛市,海大市值也曾经突破过300亿元,但是当时全行业的市值都在上涨,海大市值不算出彩。然而,在这两年的熊市中,大部分农牧企业市值不断下滑,但是海大市值不断创新高,熊市中市值增长了100亿元,逐渐超越同一量级竞争对手。
而温氏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两家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温氏股份股票下跌之谜温氏股份公告上半年净利润16-19个亿,众人哗然,股票狂泻。同为养猪龙头,牧原上半年出栏295万头净利润11.9-12.1亿,而温氏上半年出栏900万头,三倍于牧原的出栏量却创造了不到其两倍的利润,温氏到底肿么了?大家可能忘了,温氏不仅仅养了近2000万头猪,还有8亿羽黄羽鸡。就收入体量而言,2016年养猪和养鸡分别贡献收入362和178亿元,占比分别为61%和30%,毛利率分别为38%和11%。2016年一飞冲天的猪价为温氏带来118亿元的净利润,把企业推向风口浪尖却也埋下隐患。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始于16年底快速席卷全国沸沸扬扬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南方绝大部分活禽交易市场被迫关停,堵塞了黄羽鸡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市民对疫情的担忧,叠加媒体和舆论的负面宣传更加剧了消费者的恐慌。鸡价一落千丈,黄羽鸡养殖户和企业陷入深度亏损。
据我们测算,仅今年上半年,温氏出栏的3亿多羽黄羽鸡共造成亏损约20亿元。而始于2012年底延续到2013年4月的H5N7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仅造成亏损10亿元。为何这次的疫情亏损幅度会如此之大?原因有二:其一是13年的疫情是由禽传染到人,政府对养鸡场进行强制扑杀导致产能快速出清,价格从13年4月开始快速反弹。而本轮疫情是始于野禽,主要是人发病而鸡没事,所以政府并未对进行强制扑杀,导致产能去化速度较慢。然而消费端却受到重大冲击,所以价格持续低迷。其二,由于14-16年黄羽鸡价格较好,养殖户普遍盈利并扩张产能,导致产能相对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