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丹丹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区域农业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正斌带领桃树和草莓种植专家马根民、党鹏赴安徽省涡阳县,结合当地实际,对该县果农进行技术指导。
针对我国黄淮海地区今年秋季高温导致草莓种植苗普遍病虫害严重、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专家们对城东街道黄庄村30亩草莓种植基地进行了技术指导。对一座病虫危害导致叶片萎蔫、根系腐烂的草莓大棚,利用马根民自创配制的绿色无毒高效生物菌剂进行了叶面和根系喷施示范。据介绍,经过喷施处理,草莓苗有望在一周内由黄转绿,加快弱势草莓转壮苗并提前开花结果,获得高产高效。该技术在陕西、山西等地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推广,取得了绿色生产、提质增产增效的效果。
“要通过树上管、树下管的‘二管’,打开水路,风路,光路的‘三路’,进行树身平衡、树枝平衡,根系平衡的‘三平’,获得高质量高产高效。”在西阳镇王桥村水果产业扶贫基地和丹城镇桃树基地,针对300亩桃树水肥药管理不到位、剪枝不科学、产量不高、商品性不高、销售不畅等问题,马根民现场挖土进行土壤水分养分和病虫害分析,对已经剪枝但不丰产的桃树进行重新调整剪枝示范,向桃农传授桃树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通过实地解决问题、现场示范操作,这次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建立了技术交流微信群,方便农民咨询。
除了水果生产,近年来涡阳县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已实现“吨粮县”目标。在中国科学院“第二粮仓”项目的引导支持下,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安徽同丰种业联合培育出了优质强筋中感赤霉病的“中涡22”和“鑫农518”两个小麦新品种。2018年涡阳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100万亩左右,今年秋播优质强筋小麦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带动淮北地区种植优质强筋小麦达300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