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心中有光,便能永久照亮前进的路 ——记“布衣院士”卢永根

   日期:2020-03-03     来源:农视网    作者:zgny.com    浏览:903    评论:0    
核心提示:他是一位科学家,曾带领团队继承了丁颖院士生前收集到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扩充到1万多份;87岁,他与妻子一同捐赠了880万元用于

他是一位科学家,曾带领团队继承了丁颖院士生前收集到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扩充到1万多份;87岁,他与妻子一同捐赠了88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89岁,他在广州病逝,将遗体捐赠用于医学研究;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就是“布衣院士”卢永根。

当只是这些数字聚集在一起时,或许我们还不能够勾勒出一位“时代楷模”的形象。小编这次来到了广州,走访了卢院士曾经办公的场所,访谈了他身边的人,也对这位布衣院士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爱人眼里的他: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者

卢永根院士少年时代在殖民统治下的香港读中学,很早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18岁那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入党的日子作为自己的另一个生日,对党的深厚情感70年从未改变。

我们见到卢院士的夫人徐雪宾教授时,她刚从养老院的健身房回到房间,当她讲起卢院士的故事时亲切地称呼他:阿卢。徐教授娓娓道来,为我们介绍卢院士的入党经历,她说:“入党时的承诺阿卢坚守了一生,也将个人的理想始终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学生眼里的他:无名英雄

12月2日,是卢永根院士89岁生日,在华南农业大学院士广场的雕塑前摆满了前来祭奠的鲜花。

卢永根院士常年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作为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的助手,协助组织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丁颖院士去世后,他继承了7000多份野生稻种,并带领团队探寻更多的水稻种质资源,不断扩充这一规模,这成为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卢院士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在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向东教授是卢院士的学生,也是他的第三个博士,他眼里的卢院士是严谨、凡事亲为、默默奉献的一个人。

他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野生稻种的收集十分不容易,野生稻多分布在山边、水库边,甚至山顶、沼泽地,位置都比较危险。而卢老师始终希望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资料,看看野生稻的生长环境,以便之后的研究。他带着我们前去广东、海南、江西等有代表的地方去收集野生稻。有一次去佛冈,野生稻长在山顶的水塘,因山路长期无人行走,灌木已经遮挡了上山的路。我们都说卢老师年纪大了,就不要上去了。但卢老师十分坚持,于是我们前边有人开路,后边有人扶他,终于到了山顶。当他看到野生稻被灌木隔离时十分开心,因为这样,野生稻的基因就可以保存的比较完整,他很高兴地和大家在那里合影。”

卢院士追求真理、追求第一手资料、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使他的学生们都坚持:有三分结果下三分结论,踏踏实实搞好每个研究。收集种质资源枯燥、工作量大且繁琐又难以出成果,没有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卢院士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并且不求回报地将种质资源提供给他人进行学术研究,是一位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秘书眼里的他:严谨的奉献者

卢院士的办公室书桌上有一本略显破旧的笔记本,扉页写着: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2017年,卢永根院士夫妇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无偿捐献给了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这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他们说这是国家发给我们的钱,我们又将它还给了国家。这880万元的捐款,却是两位老师日常节约下来的。

赵杏娟是卢院士生前的秘书,从她大学毕业后便在卢院士身边工作,转眼也已过去22年。“卢院士十分严谨,在平时研究生做报告时,他对于标点符号都要求很严格。看到别人出了差错,他会很认真地指出来,直到你改正为止,如果下次还犯这个错误,他就会很严肃的讲出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要求着身边人严谨对待工作。”赵老师如是说。

卢院士夫妇捐款照片

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卢院士夫妇的收入是可观的,但他们生活却十分简单。无论家居还是穿着都奉行着节约的理念,甚至还留有大学时期的物品。八九十年代的家具、电视,破旧的台灯,折叠桌,铁架床……只要东西没有用完、用烂就不会丢掉。经历过生活艰难的时期,才更为珍惜如今的生活。节约生活的背后是880万元回馈社会的慷慨,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是老党员、老科学家始终坚信一生的追求。

卢永根院士一生有多个身份,他却将每个身份都做到了极致,心中有光,永葆奋斗,他是“时代楷模”,也是我们心中的光。

编辑 杨轩、苏新洋

责编康轩山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