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大力推广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推广了轻简化育苗移栽、机械化耕种等技术,2018年,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机械化耕种率达到87.6%,机收率达15.1%,全程机械化率达65%,生产成本降低20%。大力推广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等技术。西部一些蔬菜重点产区推广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用水50%以上。全面推广了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和精准施药、施肥等技术。2018年,烟台市在苹果生产上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50多万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作物从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转变。在经济作物优势产区涌现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些企业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带动农户户果农增收致富。新型服务主体的作用也得以发挥。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得以成长。四川省依托全省86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68个家庭农场、1029个种植大户,统一开展机械化作业、农资配送、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带动茶农近100万人。各地依托经济作物发展,探索了“党群联动致富组”,“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从庭院经济到规模经济再回归庭院,经济作物发展担负着越来越多的发展重任。围绕青山绿水,围绕乡村振兴,围绕农业景区,经济作物的作用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让各地政府紧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持续推进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已经成为经济作物的共有标签。企业依托品牌开拓市场,建设品牌原料生产基地,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带动农户实现增收。同时开发采摘、观光、餐饮、民俗等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四川省创建成都花香果居、江油新安农业公园等省级农业主题公园50个,打造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美丽休闲乡村500个,带动了近60万果农增收。
农业农村部的管理上也不断延伸,除了种植业管理上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果菜茶等产品;推进科技创新,开展联合攻关,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又新增了市场服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果菜茶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果菜茶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供求、物流集散、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信息,促进顺畅销售。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各级各类的农产品交易交流活动,把中国的经济作物做成了国家品牌。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鲁威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