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务院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河北邢台召开。强调农民合作社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引导农民走过了发展互助组、初级社阶段,经历了生产、供销、信用为主的“三大合作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开展生产经营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自此我国农民合作社走上了依法发展的快车道。
数量多覆盖面广。到2019年7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0.7万家。农民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组建1万多家联合社。通过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目前县级以上示范社18万家,国家示范社近8500家。
对普通农户的带动能力强。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普通农户分别占农民合作社成员的98.2%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91.2%。
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民间工艺制作和服务业延伸,其中种植业约占54.7%,养殖业25.8%,服务业7.7%,林业和其他产业占11.8%。
向多要素合作转变。能够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占比53.4%。8.7万家农民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6万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一些地方探索了信用合作、互助保险、土地股份等合作模式,由单一要素向资金、技术、土地、闲置农房等多要素合作转变。
成为组织服务小农户的重要载体。农民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小农户“抱团”闯市场,帮助小农户克服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不足,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成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通过整合土地、闲置农房、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集聚效应。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各类回乡人士、工商资本等,通过参社办社进行创业创新,全国有3.5万家农民合作社创办加工企业等经济实体,2万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7300多家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成为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力量。通过引导成员多种形式出资获取分红,扩大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农民合作社特有的“一人一票”治理机制,在乡村治理中推进了农村民主管理。农民合作社为每个成员平均返还盈余1402.5元。全国有385.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合作社。
一是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制定了农民合作社示范章程、财务会计、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度,20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15个省份制定了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具体意见,逐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为支撑、规章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由第八十三号主席令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是多层级指导服务体系。201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农业部会同8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依法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多数地方陆续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指导。各地打造了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
三是扶持政策体系。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依法为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建设、登记注册、税务管理提供指导服务。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进一步系统构建了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体系。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李莎莎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