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非洲猪瘟防控,养猪企业该怎么办?

   日期:2019-04-25     来源:农视网    作者:zgny.com    浏览:4183    评论:0    
核心提示:最近,有一家国家级重点大型养猪企业的老总问我:你在哪里哪里有没有关系,听说他们研制出了非洲猪瘟疫苗,只要搞到手,猪场就平

最近,有一家国家级重点大型养猪企业的老总问我:你在哪里哪里有没有关系,听说他们研制出了非洲猪瘟疫苗,只要搞到手,猪场就平安无事了。又过了几天,我发现他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纯属忽悠煽情的有关非瘟疫情的自媒体文章。这让我很疑惑。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的61家养猪企业座谈会已经过去5个月了,但与会企业的老总怎么还是这样的状态?看来,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真的不是句口号,也绝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事情。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生猪在中国养殖与消费,如果企业家对自己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站位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此次座谈会上,农业农村部分管领导对大型养猪企业在非瘟疫情防控中提出了基本要求,对今后养猪业发展走势进行了初步判断,要求企业家们形成共识,找准战胜挑战的基本出发点,确保疫情防控、产业发展、市场供给一个都不能丢。鉴于目前状况,我们有必要将座谈会有关要点梳理于下,希望引起养猪企业的广泛关注。

一、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自2018年8月3日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通报到2018年11月26日,农业农村部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研究非瘟是怎么传入的?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流行病学调查组,对境外传入渠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二是对国内传播途径进行调查,确定了生猪调运占18.8%;饲喂泔水占33.3%;人员车辆带毒传播占47.8%。

三是委托中国疫病疾控中心对于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筛选,一边让更多的机构能够承担起检测任务。

四是准备在屠宰环节增加检测的内容和要求,保证肉品安全。

五是协调落实中央财政支持,预拨了明年的防疫经费54.9亿元。扑杀补贴标准由800元/头上升到1200元/头。协调财政部下拨用于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公路检查站的检测经费。

六是对非瘟流行病学调查手册以及非瘟现场处置手册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中国疫病疾控中心网上公布。

七是研究实行分区管理,按照区域化管理模式解决当前问题。

二、非洲猪瘟在中国没有“爆发”

由于我国加大了防控力度和措施,非洲猪瘟在中国没有“爆发流行”,只是“多点散发”。由于农业农村部各种措施及时得力,由于各地各级政府严防死守,由于绝大多数企业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项法规和防疫规范,疫病边流行边得到有效控制。前4个月共发布70多起疫情,分布在20多个省,平均一个省不到4起。这还是把辽宁省连续发病20起一并计算的。发生3起以上的疫情县只有4个。所以是“多点散发”。欧洲某个面积较小的国家,一个月内发病500起,这样的密度才是“爆发”。因此,对疫情的评估要依据客观数据,要实事求是,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正确决策。因为我们找到了疫情在国内流行的三大原因,采取了政府强制的疫区封锁、扑杀等一系列控制措施,才阻止了疫情的爆发。但由于我们庞大的养猪布局都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吃鲜肉的习惯,形成了现宰现卖、长途调运的产销模式。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多点散发”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

三、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是持久战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染病死亡率几乎100%。目前在疫病防控上无疫苗,除了疫区封锁,没有其他办法。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有三大原因。

第一、病毒潜伏期长导致猪只发病前成为防控盲区。在长达三周的潜伏期内,健康的猪群可能已经被感染了,而养殖者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依旧照常经营,使带毒猪只进入流通领域,导致此病难以根绝。

第二、生猪长途调运使带毒车辆成为传播工具。非瘟在欧洲的传播从南欧到北欧用了三十年,我们从南到北几乎同样的距离只用了三个月。大型养猪企业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养猪,却在用最落后的经营方式流通。

第三、泔水喂猪的习惯成为监管漏洞。我国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25万户;5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2600万户。小型猪场大部分有喂泔水的习惯。中国的城镇餐饮业泔水处置长期靠猪场消纳。潜伏期的生猪屠宰后,病毒随着猪肉的消费链条又回到猪身上。

非洲猪瘟防控没有任何特效药,只有全面的行动。要改变以上三种状况,不仅需要各个方面都做出极大的努力,更需要付出极高的时间成本。

四、限制生猪长途调运将成为常态

疫区活猪禁止跨省调运的有关规定,导致全国布局的大企业的健康猪群也受累,引发企业焦虑,一致要求放开活猪调运。对此,农业农村部明确回答:活猪放开调运是不可能的了。不可能因为你呼吁呼吁就放开调运。这是幻想。有几点应该考虑到,一是病毒的潜伏期特征决定疫区生猪不可能调运。不少企业身处疫区,按照疫点周围三公里活猪全面扑杀的防控规定,疫情发生后也扑杀了大量活猪。所以,压栏的生猪就等于一颗颗定时炸弹,都想爆炸前扔出去。但是,万一调运的是病毒潜伏期的生猪,调运就等于扩散疫情。二是目前疫情并没有解除,还有各种疑惑等待答案,各种研究、管理、法规都在研究、制定、完善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禁止疫区生猪跨省调运等规定的“一刀切”、地方政府在有关规则执行中的“层层加码”都属正常。三是非洲猪瘟防控将成为常态化,疫情解除了,防控措施也不会解除,特别是禁止活猪长距离调运将成为常态化。因此,不要幻想恢复以前的产销模式,变调活猪为调制品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调整新的生猪供应链就以此为核心。企业在非洲猪瘟防控模式下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才是现实的考量。

五、非瘟防控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疫情防控彰显企业素质。要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和条件。首先要看好自己的门。一个大企业,在养猪厂里杀猪,自制疫苗,非瘟当然就找上这样的企业了。养猪企业防疫漏洞一定要堵死,一旦发病,就是一个点,损失也要几万头。猪场选址不规范的,要抓紧改变周边环境,一是争取把周边三公里内的小散户都调整出去。二是要充分利用生物安全屏障,要把好猪场进出关。要严禁车、人随便进场。提倡在远离猪场处设立隔离消毒区,车辆不经过彻底消毒措施不能进场。其次是要管好自己的人。对员工要加强管理培训。员工自己家不能养猪;别的猪场不能随便进;不能随便出去采购猪肉。对公司+农户的企业也要把农户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养猪户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检测非瘟的制度。无害化处理要严格,乱扔病死猪要追究法律责任。坚决不喂泔水,企业食堂要严管猪肉采购与剩饭处理。养猪企业守信是底线,法规是红线。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六、产区销区的二元结构将出现回调

非洲猪瘟防控以来,销区与产区猪肉差价拉大,“省市之间走私”也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调猪变为调肉,在目前尚不完全掌握发病机理的前提下,也不能完全保证肉品不具有传播性。企业要建设洗消中心,没有土地也是一时无法落实的。所以,化解产销矛盾要从根本治理入手,一要正确看待产区销区关系。环保压力加资本助力,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南方大力削减养猪规模,有的省区减了80%—90%,投入大,扩大快。生猪产销二元结构不是今天的问题,销区保留一点养猪产业付出多大代价?猪肉肯定贵;销区把环保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吃肉不该多掏钱吗?二要抓住疫情防控带来的转机。农业农村部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那就是力求让销区也有一定的生猪保有量,不能一点也没有,反对完全禁养的做法。在疫情防控压力下,在销区价格上升的背景下,制定规划和措施,让销区恢复一定的养猪规模。这将是养猪业应该予以关注的发展机遇。

七、补栏保供是大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数月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有疫情的主产省,肉价小幅下跌。多数主销区猪肉调动渠道稳定,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疫情可控。值得注意的是,仔猪价格同比跌23.6%。这说明养殖者的补栏积极性出了问题。小散户不补栏可以理解,主要是资金制约。企业不补栏却有多重原因。许多企业家说非常重视非瘟防控,却开会不到场;说非瘟不是不能防,却迟疑不补栏。大型养猪企业是我国养猪产业的先进生产力,却不是中坚力量?大敌当前,他们只关心资本回报?用什么来印证?那就是看补栏。

补栏,彰显的是企业精神、社会责任、产业担当。各级政府一直在为大企业摇旗呐喊,创造发展条件,希望以你们的精彩表现推动我国养猪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带动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机遇当前却不补栏,这真是让政府下不来台呀。仔猪价格下降的趋势表明后期市场的看好。加上我们还有安全措施,有政府保障,你为啥就没信心?农业农村部建议你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机遇呀。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对产业有一套想法,而联系到企业利益又是另一种想法;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正确理解市场规律与主动作为的关系,在压力大的时候不是去与市场谈判,而是与政府叫板;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抓紧机遇谋划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而是拘泥于眼下得失不能自拔,那么,中国靠谁来实现“猪粮安天下”?

养猪要补栏。大企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利用市场空间,重新规划布局,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危机之下,为中国养猪业迈向新时代拿出你的担当。

(鲁威)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