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耕春种、田间管理在江淮大地如火如荼开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科技的力量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追随春天的足迹,探访春耕一线的“科技范儿”。
打开开关、扫描二维码,手握遥控板,就可以使用“共享农机”作业了。农户吴长海家里有30亩地小麦,自从用上了“共享农机”,不仅省时省力、随“扫”随用,2元/次的实惠价格也让他非常满意。
正值春耕,“共享农机”的操作非常简单,打开“急停”开关,用公众号直接扫二维码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个操作杆可以任意调节农机行使方向,喷头是独立控制的,喷雾大小也可以调节。
现在在山东投放了397台植保型“共享农机”,服务站分布在临沂、滨州、东营、聊城、菏泽等地,每个服务站有5-7台机子。在全国投放了1692台“共享农机”,新疆是投得最多的。
在山东德州平原县,“科技感”同样是这里春耕春管工作的代名词。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里,6台喷灌机同时作业,而终端控制区只有一个人。操作机器的郑师傅介绍,比起传统的漫灌,机械喷灌可以做到省工节水。
正在运作的是卷盘式喷灌机,喷灌机出水量小,喷洒均匀,可以达到“中雨”以上的效果。同样的面积,使用传统漫灌的用水量是喷灌机的3-4倍。
4月初的龙江大地依旧有些春寒料峭,室外北风呼啸,只有零上几度。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的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的水稻育秧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李春光和其他几位农民正在将大棚内的土地推平,准备播下水稻种苗。这是春耕播种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水稻育秧。
在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农民们即将播下去的,是已经进行高温催芽后的苗种。过去水稻催芽,农户都是在自家屋内用塑料布、棉被捂住种子,费心劳神,且出苗慢、出苗率低。而在这个车间里,每个箱体内有多个感温探头,探头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电脑上。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就能控制箱体温度,实现恒温。
在大催芽车间可以大批量标准化催芽,芽齐、芽壮、芽匀,而且芽势还强,播到地里,种子好才能出好苗、壮苗。我们这儿一共有10个箱,每个箱10吨,就是单批次100吨的催芽能力。能催两个批次,满足周边4万亩水田的用种。在黑龙江,这种水稻催芽车间模式已经普及了。
智能化水稻催芽车间内,正在浸泡等待高温催芽的水稻种子
高科技的备春耕方式,正好满足黑龙江大平原、大农业的耕种要求。张羽介绍,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还建设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精准管理,在今年春耕后,服务和指导富锦全市230万亩水稻生产和经营。
在蚌埠怀远龙亢农场与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合作开展的“高通量分子”育种试验田。借助‘高通量分子’仪器给小麦‘看病’,能及时晓得小麦缺啥营养!
龙亢农场高级农艺师王永玖在“高通量分子”育种试验田查看小麦苗情。
连日来,龙亢农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平台优势,集中开展小麦春季田管。农场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田间传感器、数据采集装备和“四情”监测系统,分析土壤温度、湿度、盐分、电导率等数据,实时掌握苗情、土壤墒情,为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田管、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截至目前,全场3.5万亩小麦以及流转周边1万亩小麦开春田管全面结束,为今年提升小麦品质和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春耕时节,正是小麦拔节窜高的时候。河南省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有3.2万亩优质麦生产基地,这几年还利用现代化的农机设备,为农民提供托管服务。
用无人机施肥喷药一亩地费用不到20元,比农民自己买药喷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无人机喷洒均匀,用药少、污染更小。他们利用现代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粮食生产,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相连,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也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种粮收益。
合作社不仅提供托管服务,还带领农民统一深松整理、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还对接市场,平均一亩地一季种植成本下降了100元,粮食亩产提高了近百斤,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合作社成员从刚成立的220人扩大到了6000多人,覆盖4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变得智慧而高效,无人机、物联网、自动喷灌等设备不仅助力丰产丰收,更给广大农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资料来源:三农中国、新华网安徽频道、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