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节日,更是节气。
“清明”的本意是气候回暖,草木萌发,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之感,譬如《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节和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今年清明前后的春耕进行到哪一步了呢?
全国春耕备播有序进行
清明前后,春耕正由南到北有序进行中。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重获生机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同时,北方的玉米、棉花等旱作物,以及南方的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此时的东北地区正在备播,水稻的育秧工作正在进行中。
不一样的春耕活动
春耕期间并非全都是播种等待,也有采摘收获的场景。
清明是很多茶叶产区的重要节点,俗称的“明前茶,贵如金”指的便是清明节前采摘下来的春茶。据悉,今年清明节前气温降低,春茶采摘推迟了一周左右,但持续的低温有利于茶叶营养成分的积累,因此品质更高。
随着近来天气持续晴好,气温回升,江西各地的春茶陆续的发出鲜嫩的新芽,地方茶农纷纷抢抓时机开始第一采,抢采赶制明前茶,贵州的毛尖、安徽的梯田白茶也都进入采摘阶段。
清明也是养蚕的好时节。只要有桑叶即可饲养,例如在江浙蚕区,从4月桑树发芽开叶到11月桑叶发黄而脱落的8个月都可以随时养蚕。
就春蚕而言,4月份往往气温较低达不到小蚕饲养要求,同时6月初出现高温闷热天气的几率较高。因此春蚕饲养期间,小蚕期要实行暗火加温,同时起步不能过迟,以免后期遇不良气候。春蚕要尽量养足养好,才能有优质的高产。
说到春耕,一般会联想到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接地气的农作物,其实还有很多罕见作物也进入了忙碌阶段。
四川乐山是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眼下乐山的佛手正处于春季种植期。佛手是大家比较陌生的果实,通常作为中药材或者观赏植物,佛手是常绿灌木,成株高达一丈有余,种植有一定的技巧,将小树苗栽到土里后,要让根部的土呈凸起的馒头状,以免积水。
“雨打坟头钱,今年好种田”
今年的春耕又有哪些新态势呢?
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排兵布阵的关键期,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近50%,因此是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节点。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要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力争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安徽省今年将确保完成50万亩的轮作大豆试点任务。
高科技助力生产,确保春耕的高效进行,旋耕机、植保机、插秧机、无人机等的使用比过年更加普及,智能化也是今年春耕的一大看点。
豫东平原上,绿色麦浪上空飞着白色的无人机,很是惹眼,河南西华县种粮大户于天龙赞不绝口。
于天龙种了340亩小麦,往年春天忙得脚不沾地,8个雇工加上老于,背着喷雾器起早摸黑,3天才能打一遍药,人工费每人每天要100多元。他前年开始试用县里的无人机喷洒农药,省时又省钱:一架无人机6小时打完药,每亩农药及租用无人机费用18元,比往年使用人力节省2300多元,而且用药少,喷洒均匀。
他表示,关键时刻高效可以避免重大损失,小麦赤霉病发病期通常三五天,人工打药来不及,使用无人机洒药可以快速防治赤霉病。
在陕西渭南市,为了给土地保温保墒,当地用上了一种液态地膜,就像是给土地敷上了层褐色的“面膜”一样。
这种地膜一般是黑色的液体,喷洒在田地里,等水分蒸发之后会变成黑色薄膜,能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三个月之后就能降解成为土壤的微生物,腐殖酸还能改善土质。
相对于普通的塑料薄膜,液态地膜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无污染。费用虽然相对贵一些,每亩在70元左右,但是考虑到省去人工费、减少污染等,隐性的效益反而是更佳的,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使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期间在祭祀踏青之余,农民朋友们也要安排好田里的农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