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将出台系列举措加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脱节和卖难的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建设田头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产销对接的硬件水平;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
现在各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选择了不少种养业项目,生产搞起来了,产品有的已经上市,有些即将上市。目前看,一些产品前景还是不错的,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有一些产品已经出现供给过剩,有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出现价格下跌、滞销、亏本的现象,长期来看,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解决此类问题,就要强化市场导向,让农民跟着市场走。
李长安: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何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实现产销有效对接是当前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事实上,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确实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已经出现价格下跌、滞销甚至亏本的现象,“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是许多贫困地区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的共同烦恼。因此,从长期来看,许多农产品的销路难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确保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出、产得好卖得好,要从根本上强化市场导向,让农民跟着市场走。注重加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和卖难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不少农村贫困地区,生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果品蔬菜等种植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一个区域内同类产品扎堆,产业发展存在单一化、雷同化的倾向。
如何将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需要认真谋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对此表示,一方面要强化生产环节的选择,种什么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生产适销对路、需求较大的产品,另外,还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让消费者放心和满意。
李长安:从市场情况看,“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的农产品往往最受追捧。与此同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也是众多采购商和消费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共同期待。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农产品中介组织,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政府可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物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市场流通主体走进山村采购,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将农产品卖出去。此外,可以组织爱心购买、公益采购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加入扶贫工作中。需要强调的是,必须高度重视贫困地区销售人员的培训,尽快形成一支服务于贫困地区的产销中介人才队伍。有熟悉农产品产销的“能人”,对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