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致远,海纳百川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记(1)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题: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
当世界拥有了开放与合作,距离不再遥远。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就迎风生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落实2030年议程开辟新空间。”作为这一倡议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和部署推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方向,彰显中国担当和世界情怀。
5年的发展与奋进,“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当今世界开启发展新航程……
(一)开启
8月15日4时55分,新疆阿拉山口,一声汽笛划破黎明的寂静。
由重庆始发的2007次中欧班列在这里完成通关手续,满载灯具、轴承等产品驶出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一路朝着终点站波兰马拉舍维奇进发。
同一时刻,从青岛起航的中远“荷兰”号货轮正行驶在亚丁湾海域,这艘年龄与“一带一路”倡议同岁、足有3个足球场长的巨轮载着4000多个标准集装箱,经停希腊比雷埃夫斯等港口后,将于8月底抵达西班牙瓦伦西亚。
一陆一海,行进在“一带一路”上的现代交通工具,仿佛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和风帆在今天的投射。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5年前的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的动情之语,让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重现世界视野。
此后不到一个月,在椰树婆娑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丝路兴,天下通。
从2000多年前的张骞“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的郑和七下西洋,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辉煌。
从汉语“丝”字向英文“Silk”一词的演化,到“在欧洲人心目中创造了亚洲”的《马可·波罗游记》;从敦煌莫高窟中融合印度、西域和中原文化的飞天形象,到爪哇海域发现满载中国瓷器的阿拉伯沉船“黑石号”……历史,以独特的密码记录下东西方在古丝绸之路相遇相知、共同发展的动人历程。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穿透历史烟云,洞察世界大势,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准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核,让“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的迷茫世界看到了新的光亮。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从“两个维度”道出初心:“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
中国有古语:“执大象,天下往。”
“一带一路”一经提出,应者云集,全球瞩目。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宣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当即表示可先建设信息丝绸之路,两国各领域合作由此日益密切;此后,两国又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引领“一带一路”合作进入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新阶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