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农业农村部就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

   日期:2018-07-24     来源:中国网    作者:zgny.com    浏览:153    评论:0    
核心提示: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7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向媒体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7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向媒体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巡视员陈邦勋主持新闻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 ?陈邦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来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北京大雨,大家冒雨前来,向大家表示感谢,辛苦了。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发布人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先生,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先生。首先,我们请于康震副部长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2018-07-24 10:00:05

  • 于康震:

    首先感谢大家对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等相关政策,我部组织实施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考察的情况。同时,借此机会,将我部推动实施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的工作进展向大家一并通报。

    2018-07-24 10:02:40

  • 于康震:

    本次考察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参加单位包括了国内主要豚类研究机构、长江中下游各豚类保护区管理部门、渔政管理部门、公益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长江航务局、长江海事局、长江公安部门提供了后勤支持。考察于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实施,历时52天,覆盖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并从宏观尺度评价了长江江豚栖息地的质量。

    2018-07-24 10:04:22

  • 于康震:

    本次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过半数水域种群持续下降或没有发现,种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征。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两湖中丰水期分布较为广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考察还发现,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内以湖北鄂州至安徽安庆江段分布密度最高,湖北宜昌至鄂州江段分布密度居中,安徽安庆至上海江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干流内长江江豚喜好分布在坡度平缓的自然岸带或洲滩,种群呈现围绕沙洲分布的特征。鄱阳湖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洞庭湖次之,两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

    2018-07-24 10:04:55

  • 于康震:

    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先后在干流及两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目前天鹅洲保护区的迁地种群已从1990年投放的5头增长至接近80头,何王庙及安庆西江两处迁地保护区种群数量也分别达到14头、22头,当前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说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我们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保种群体,其中,1999年从湖北天鹅洲保护区引入武汉白鱀豚馆的雌豚于2005年成功诞下幼豚“淘淘”,“淘淘”也创造了人工繁殖淡水豚类生存时间最长的科学记录,之后人工环境中的长江江豚保种群体多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在人工驯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繁育取得重要突破。

    2018-07-24 10:05:29

  • 于康震:

    尽管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未改变,针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仍需加强。在此形势下,我部将依照《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开展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工作,制定固定的考察机制,定期跟踪评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切实做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第二,积极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新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和推动长江江豚进水族馆,扩大迁地种群数量,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三,加强个体交流,强化遗传多样性管理,提高种质质量;第四,稳步推进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研究,开展长江江豚遗传物质保存,实现多层次、多途径的长江江豚保护策略。

    2018-07-24 10:05:47

  • 于康震:

    除了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近年来,我部还针对中华鲟和长江鲟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别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和《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与支撑保障四个方面分别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面,我和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8-07-24 10:07:3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于部长,我们知道,其实原农业部现在的农业农村部早在上世纪开始进行了长江江豚相关保护工作,而且也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什么正如您刚才所说的这次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是它的一种极度濒危状态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形势依然严峻?谢谢。

    2018-07-24 10:08:01

  • ?于康震:

    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衡量它的成效,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种群分布结构和变化的趋势,长江干流的种群数量应该说不是太乐观,2006年考察的时候,估算是有1225头,到了2012年降到了505头。所以,种群年下降速率大概是13.7%,可以说是急剧下降。到2017年,种群数量大概是445头,这5年从505头降为445头,可以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或者说得到了缓解,没有说下降那么快,这5年才下降了10%。前面的一个时段是每年下降13.7%,所以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就是这么来的。

    2018-07-24 10:10:32

  • ?于康震:

    我们看一下“两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情况,跟长江干流相比,“两湖”的情况稍微乐观一些。2012年,鄱阳湖是450头,洞庭湖大约是90头,到去年我们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鄱阳湖现在457头,持平略增,洞庭湖是110头,也是略微增加,没有降低。“两湖”的种群数量没有降低,而且是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在过去几年,长江经济带大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保护工作是见到了成效。

    2018-07-24 10:12:37

  • ?于康震:

    需要强调的是,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长江干流,我们只是说它的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但还是在下降。所以,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的干扰,这个因素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等这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长江江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干扰江豚的通讯交流,最终导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现象频发,记得今年上半年发现了20几头长江江豚死亡。

    2018-07-24 10:13:27

  • ?于康震:

    随着《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我部大力推进相关保护工作,从严控涉水活动开始,进一步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全力保护长江江豚自然种群,争取实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能够由减到增,保护成效更加显著。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谢谢。

    2018-07-24 10:17:01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一直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在这个保护过程中,像水生生物也是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请问农业农村部近些年来在保护水生生物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2018-07-24 10:18:38

  • ?于康震:

    确实,长江大保护的成效怎么样,水生生物是衡量长江大保护成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强调要共抓长江的大保护,为抓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坚持以严格渔政执法和加强资源保护为抓手,出台了系列的保护措施,实施了多项保护行动。

    2018-07-24 10:18:54

  • ?于康震:

    第一,深化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在会同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同时,我部正组织编制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并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努力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撑。

    第二,加强珍稀物种的保护。发布并实施中华鲟、长江鲟、江豚三个物种的拯救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连续3年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积极推动长江江豚提升等级,加强推进中华鲟陆海陆接力保护中心建设,推动中华鲟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启动实施了长江鲟野生种群的重建和恢复工作。

    2018-07-24 10:19:11

  • ?于康震:

    第三,不断完善禁渔期制度,进一步调整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扩大禁渔范围,延长禁渔时间。并首次对闽江及海南省等内陆水域作出了禁渔的规定。根据2017年中1号文件的总体部署,我们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公布长江流域率先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报》,推动自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实行全面禁捕,今后长江流域新设立的水生生物保护区自动纳入禁捕范围,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联合四川、贵州两省成功实现了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十年试点,在这个试点基础上组织起草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合理期限的全面禁捕,加快推进捕捞渔民的退捕转产,努力让长江水生生物得以休养生息。

    2018-07-24 10:21:37

  •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