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市场行情

季节性供应压力下国内玉米价格或仍将有一波跌势

   日期:2017-10-27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zgny.com    浏览:872    评论:0    
核心提示:进入仲秋,我国南方地区的晚稻收获进入倒计时。湖南岳阳县筻口镇沙南村某种粮大户正在“厉兵秣马”,检修农机、安排机手……除了

进入仲秋,我国南方地区的晚稻收获进入倒计时。湖南岳阳县筻口镇沙南村某种粮大户正在“厉兵秣马”,检修农机、安排机手……除了自家种的600多亩水稻要收,找他预约机收服务的应接不暇。“全靠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我才能预期种粮收入,才敢流转土地种粮,才敢买机械投入。”

江苏兴化市昭阳镇严家村某种粮大户也因小麦最低收购价而能安心种粮。他去年种了800多亩小麦。“6月初,还没启动最低价收购时,经纪人给出的价格是每斤1.13元,幸好当时没卖。”最低收购价启动后,他家小麦在粮站卖到了每斤1.2元。“能多卖好几万块钱,最低收购价确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对稻谷、小麦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价格总水平、引导结构调整、促进规模经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时度势 改革势在必行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促进粮食生产,保证市场供给。2004年实施后,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这一政策也在与时俱进,逐步完善。

进入2008年以后,国内整体要素成本开始上涨,土地、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都在上升。投射到农业生产中,就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现在种粮成本高,土地、人工成本都很高,有最低收购价政策才有点利润可赚。”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的一位农户感慨。

为应对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13年、2014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均小幅提高,稳定了市场预期。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外粮食市场和价格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国内粮食产需实现由供给不足向产需基本平衡乃至个别品种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重要转变,国内粮食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在粮食生产面临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的背景下,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向哪里去?

小心求证 逐步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

要建立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机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应有之义。

“口粮绝对安全”是首要国家安全战略,“保供给”必须作为政策完善的基本底线,确保口粮生产不出现大的滑坡、口粮供应不出现大的波动。粮价是百价之基,政策调整复杂而敏感,必须避免步伐太快对农民种粮收入产生大的影响,避免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和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是完善政策的必要方式。

综合考虑之下,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改变价格水平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成了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首发”——2015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在连续7年提高后首次保持稳定。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比上年每斤下调2分,其他品种价格均继续保持上年水平不变。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不变,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小幅下调,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3元、1.36元、1.5元、1.18元,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比2016年分别下调3分、2分、5分。

“只升不降”的坚冰被打破,最低收购价政策更加富于灵活性和弹性,一方面保持稻谷、小麦生产和价格不出现大的波动,另一方面,给市场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使市场对于价格变化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为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稳中求进 为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的五年,是“稳”中求“进”的五年。尽管有调整,有变化,但粮食生产的这颗“定盘星”稳住了。

在粮食最低收购价及其他惠农政策措施等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产量逐年提高,由2012年的58958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62144万吨,累计增长5.4%,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尽管2016年粮食总产量61624万吨,较2015年下滑0.8%,仍连续4年稳定在6亿吨的新台阶,其中稻谷连续6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小麦连续5年稳定在1.2亿吨以上。

粮稳天下安。2012年、2014年国际粮价大幅震荡,年波动幅度超过40%,而国内粮食价格始终保持平稳的态势。近几年,国内玉米、大豆、牛羊肉等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稻谷、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附近。粮食尤其是口粮库存充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最低收购价政策,稳住的不仅是当季的粮食产量,更有利于稳住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

——稳住了种粮人的心。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价格的托底支撑,使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平稳态势,保证了农民种粮收益。据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2014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现金收益增加到710元,比2012年提高8.4%;分品种看,稻谷、小麦每亩现金收益分别为801元、602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0.4%、37.7%。湖南省湘阴县某种粮大户说:“最低收购价是标杆价,心里有底敢种粮。”

——稳住了规模经营的基础。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基本稳定,激励一部分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扩大种粮规模。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镇沿河村一位农户说:“对种粮大户的支持保护措施要加强,价格支持最直接,最体现谁种粮、谁受益。”受益于种粮,规模经营主体更有能力和信心加大粮食生产的田间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更有积极性采用先进的技术。这些无疑是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产生了结构调整的新动能。最低收购价改革释放了明确的市场化导向信号,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价格对生产的调节作用,促进优质品种和普通品种形成合理价差,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河北馆陶县一位黑小麦农场主几年前就着手种植黑小麦。“黑小麦能卖到3元/斤左右,我们培育的黑小麦良种一斤最高卖到10块多,种一亩黑小麦比普通小麦多挣1500多元,如果进行深加工,黑小麦附加值是普通小麦的10倍还多。”市场看好,他的黑小麦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多亩,带动了周边的农民也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粮农迈开“跟着市场走”的步子,让我们看到了粮食生产提质的新动能。

着眼于保供调优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行稳方能致远。这五年的探索,为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恢复至政策设计初衷,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同时,坚持综合配套施策,研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