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刘运民:自身价值在埃塞职教中闪光

   日期:2018-11-1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320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白锋哲  经常停电、停网、停水,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三百公里远,日常用品要到二三十公里外的市场去买,条件艰苦

  本报记者白锋哲

  经常停电、停网、停水,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三百公里远,日常用品要到二三十公里外的市场去买,条件艰苦到连埃塞本地人也留不住。这就是刘运民所任教的埃塞俄比亚阿拉戈(Alage)农学院。

  刘运民正在这里执行第19期援埃塞职教项目,已经是连续第三期。此前,他曾经两次赴尼日利亚执行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

  今年49岁的刘运民,援外生涯已超过十年,早已成了大家眼中的“老援外”。忆及其间的艰难不易,他心态淡然,“从事农业本来就要到基层、到偏远地方去,我不太愿意说起苦和累,个人需要做的就是尽全力去适应或改变。”

  埃塞农业部国务部长:这是我看到的埃塞最好、最完整的灌溉实习基地

  2016年的11月9日,来自河南省虞城县农业局的刘运民,再次踏上了遥远的非洲大地。这一次,他来到了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

  “刚到阿拉戈农学院时,我被分配在资源系从事灌溉技术教学,2017年3月,灌溉系从资源系正式独立出来。”刘运民告诉记者,这就需要建立灌溉示范基地,用以进行灌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学生实习等。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刘运民头上。

  一无所有,学校只给了一块地,怎么办?首先是规划设计,接着进行杂草割荒、灌木砍伐、土地平整、机械翻耕等,随后再建设蓄水池、泵站、水塔、过滤设施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刘运民回忆说:“太不容易了!按照轻重缓急,必须建蓄水池来储存水。然而光是蓄水池,就耗费了3个月时间。”原来,埃塞土地与国内不一样,都是火山喷发的细沙,漏水严重,于是他就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最后采用塑料布防渗、苔芙草黏土防护、水泥层防冲刷三层防护措施,破解了难题。

  不同水泵系统、管道软件等,在埃塞市场上非常难买,不像国内设备材料齐全。“最困难的,还是指导工人施工,因为水池不同部位的长宽深以及坡度都要求不同,挖不到位都不行。这个过程压力太大了。”

  终于,200平方米滴灌示范项目的80立方米蓄水池建设完成,并蓄水成功,可以满足灌溉系示范地滴灌、微喷灌、沟灌、漫灌等各种灌溉模式用水,蓄水池相关配套设施如引水沟、排水沟、沉淀池、水塔等也建造完毕,完全符合滴灌示范项目要求。灌溉系主任Tashouma对刘运民说:“三个月来第一次看到你开心地笑了。”

  今年5月份,埃塞农业部国务部长门格斯图先生到阿拉戈农学院考察,在看到刘运民一手建立起来的灌溉实习基地时,他称赞道:“这是我看到的包括农业大学、研究所在内的埃塞最好、最完整的灌溉实习基地。”

  灌溉系学生:您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给了我技术和饭碗

  对农业院校来说,实习教学相当重要,否则只能纸上谈兵。

  可以说,刘运民的多半教学时间都是在灌溉实习基地度过的。在建设蓄水池的过程中,向学生详细讲解水池选址规划、池体放线挖坑取土、池面池底整修等水池建造关键技术,掌握基本技能;带领灌溉系毕业生到田间温习各项灌溉技术,如水质净化和土壤防护、灌溉系统水源系统和管件接头安装、灌溉系统田间管道铺设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毕业考试……

  刘运民说:“我希望能够把所有的灌溉技术都传授给学生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看到所有中国以及国际上的不同灌溉方式,能够有一个全面的对比。”

  通过田间实习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内容,有了亲自动手安装灌溉系统的机会。学生们感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政府提供的亲手实践的机会,这是在以前的学习中想象不到的。也有学生对刘运民说:“您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父亲给了我地,您给了我技术,技术就是我以后的饭碗,有了技术就不愁找工作了。”

  “学校总体师资力量充分,全院6个系每年都会新招入大学毕业生。”刘运民介绍说,但是老师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差,因此培训老师也是中国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刘运民还积极把各种农业灌溉技术在学院的示范农场和周围农村进行推广和展示,提高当地农民的基本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双儿女:爸爸,您放心工作吧,您是我们的骄傲

  2004年头一次去非洲援外时,刘运民的女儿刚十岁,儿子才五岁。2005年到2007年两年间,妻子也一起参加了南南合作项目,一对儿女留给姑姑照看。

  这个在常人看来心酸的举动,刘运民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对孩子可能会有好处,让他们尽早承担一些事,对成长也许更有利。”如今,女儿已于去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并留在厦门工作,儿子今年则考上了大学。

  “孩子们很支持,他们一直觉得我是他们的骄傲。”今年10月份,与刘运民同在农业局工作、从事园艺栽培的妻子王素梅,再次一同前往非洲,参加了援埃塞职教项目。

  谈到为何坚守援外这份事业,刘运民觉得,“最主要是自我价值更能够得到实现吧。国内人才多,缺我一个也不少,可是在非洲不一样,我做的工作别人完全做不了,整个灌溉系只有我一个教实践的老师。”

  每年春节,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会专门致信慰问;平日里,负责援外专家管理工作的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是专家们坚强的后盾;大使馆经商处也时常给予细致入微的帮助和支持;埃塞当地欢度节日时,好客的埃塞人民以能邀请到中国教师共度佳节为荣……这一切都让刘运民倍加温暖。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说给埃塞人听、做给埃塞人看、带着埃塞人干,刘运民与其他中国教师一起,十数年来坚持传授着农业技术和经验,也收获着友谊和温暖。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