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垦区孺子牛
——记辽宁农垦大洼新兴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祥玉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吴祥玉是一名生在农垦、长在农垦、干在农垦的干部。从小队长到分场党支部书记,再到如今的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怀着一如既往的热忱,积极组织带领农场职工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寻找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开展土地规模经营,闯出一条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推广稻田养蟹打开河蟹销售市场
“养河蟹挣钱了就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我又租了点地。想当初大家对稻田养蟹也有顾虑,都是吴书记带头并打开河蟹销路,现在家家稻田都养蟹。”新兴农场腰岗子分场的职工杜凤华告诉记者。
盘锦大米与盘锦河蟹是盘锦农业发展的两大优势产品。吴祥玉从1996年就开始尝试稻田养蟹,是腰岗子分场最早的几个养蟹人之一。几经挫折,不懈探索,吴祥玉积累了丰富的养蟹经验,成为分场里响当当的致富能手。
2002年4月,吴祥玉担任分场党支部书记后,便把富民增收的出路重点放在了稻田养蟹上,通过反复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发动,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号召分场干部和党员首先带头养蟹,同时对养蟹有困难的职工给予技术、资金等帮助。
在吴祥玉的带领下,2002年全分场6650亩稻田当年便实现全部养蟹,年产成蟹25万斤,扣蟹35万斤,仅养蟹一项年人均增收1200元,使腰岗子分场一跃发展成为当时全镇乃至全县的养蟹明星单位。
好河蟹还得有好销路。为了打开河蟹销售市场,几年来,吴祥玉几乎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他走南闯北进行实地考察,吃的是几元钱的盒饭,住的也是最省钱的旅店,与用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信誉。
在他的带领下,腰岗子分场已经形成了稻田蟹种养、海淡水捕捞、蛋鸭饲养三产业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成功打造了腰岗子有机米、生态蟹、苹果梨、绿色鸭蛋等农产品品牌,有效提高了职工收入。
此外,为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他代表辽宁农垦将稻田养蟹技术引入宁夏农垦的前进农场,为他们低价提供种苗,让利支持前进农场。“我宁肯自己不挣钱,也要让养蟹的人挣到钱,让当地的农民利益最大化。”吴祥玉告诉记者,现在前进农场每年有3000亩稻田养蟹,蟹苗一直从新兴农场引进,每亩增值可达300元以上。
做强做优产业打出品牌增加效益
考虑到一家一户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吴祥玉带头成立了腰岗子泽惠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盘锦知名大米企业签订水稻订单,2008年时将大米卖到了北京的奥运会上,提高了职工种植水稻的收益。
为做大做强产业,提高农工积极性,担任新兴农场场长后,吴祥玉又组织职工成立了水稻河蟹、捕捞和养鸭协会,这些协会帮助农户解决了许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保护农工利益的同时也拉动了产业的发展。
2015年,新兴农场率先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到2016年就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域化。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动,极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广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鑫叶”绿色蔬菜等农产品,已进入当地大型商场超市,年销售额达1900万元。
吴祥玉深知要想发展分场经济,不但要因地制宜选好致富项目,更重要的是做好各项服务。为了稳定河蟹产业发展,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他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大搞水利工程;三年里累计帮助职工协调产业发展资金850万元,帮助困难职工偿还贷款65万元;他利用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经验指导群众提高养殖的技术水平;通过组织销售,三年累计为职工销蟹156万斤。
探索规模经营打造特色湿地农场
2017年,按照大洼区委、区农垦集团关于推进农垦改革的相关要求,吴祥玉带领农场一班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途径、新模式,积极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2018年,新兴农场流转土地2000亩作为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区。在生产模式上,示范区打破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采取互利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集稻蟹生态种养、稻田泥鳅鱼养殖为一体,通过多种渠道促进职工增收。
土地规模经营使水稻从种植到加工、储存、销售实现一条龙。无公害生产方式从源头上保障了大米、河蟹的优良品质。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对谷蟹谷香、腰岗子牌有机富铁大米、有机河蟹的包装宣传,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以产业进步带动农工、农村、农业发展。
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吴祥玉也向记者描绘了新兴农场旅游发展蓝图:“未来会充分利用腰岗子分场上连太平河风景区,下通渤海入海口,右牵辽河口自然生态保护区,左携红海滩的区位优势,保护性开发辽河堤顶路西侧3000亩湿地观光带,建设经济发达、生态宜居、深度开放、人民幸福的湿地农垦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