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湖南省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实体江华”红胜火

   日期:2018-10-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527    评论:0    
核心提示:  “实体江华”红胜火——记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绿水青山的江华实景

  “实体江华”红胜火

——记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绿水青山的江华实景;“实体经济红胜火,产业强县正当时”,这是绿色发展的江华写照。地处湘、粤、桂三省区接合部的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罗建华来到江华任县委书记,带领大家振兴实体经济,坚持绿色发展,瞄准产业扶贫,成功创建“百亿园区”,形成了实体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创造出了用150天时间实现项目引进投产的“江华速度”。

  实体经济支撑县域发展 

  2011年,在对当地进行深入调研以后,罗建华向全县发出了“实施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为江华的赶超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打响了建设“实体江华”战役。

  “产业兴则县域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江华崛起的根本途径,江华必须以产业建设的巨大成效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蓝天。”罗建华说。

  为引导和支持企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罗建华主导出台相关文件,并设立专业人才奖励基金,用于对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团队的单位进行奖励。目前,江华县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国家和省级知名名牌、商标6个,高新技术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多,园区技术合同交易额和科技成果登记数均高于湖南省园区平均水平。“江华虽然是老少边穷地方,但这里的企业创新意识都很强。”高新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在江华,随处可见的是“实体江华”的活力,感受到的是绿色产业链、创新产业链和融合产业链的魅力。

  罗建华上任伊始,首先把县委大院60多个临街门面全部拆除,还绿于民。同时,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以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为主线,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园区建设上突出绿色环保,江华县规划了生态科技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瑶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上市企业孵化园、商贸物流配套园,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5亿元,完成园区造林总面积5000亩,工业园区的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在农业发展上,注重绿色生态,着力发展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业,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将生态文明与瑶族文化有机结合。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86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年均增幅10.6%;财政总收入11.49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幅18.1%;固定资产投资118.24亿元,是2012年的3.63倍,年均增幅29.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7亿元,是2012年的1.94倍,年均增幅14.1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5年排永州市第一。

  招商引资盼来企业落户 

  企业集群落户,实体经济重振,江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以商招商”“集群招商”“精准招商”的招商模式。江华天宇上市企业孵化园的创建,为江华规模化引进沿海高端企业、集群式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带动一批企业相继落户江华。

  同时,罗建华根据中国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IPO的利好政策,主导出台了《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并与东莞证券合作,设立数亿元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IPO,吸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在江华投资建厂办实体。

  江华明意湖智能科技公司去年6月份签约、年底投产,公司董事长李洪梅告诉记者,是江华县“母亲式”服务的理念,为企业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江华速度”。

  “企业的做大做强就是江华的做大做强,企业的成功就是江华的成功。”罗建华解释说,从“保姆式”到“母亲式”是质的转变,“母亲式”服务是主动的、无私的。

  由此,“只要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成了江华干部的口头禅。

  “公司短时间投产,自己从来没有找过县里的部门,办事也没有出过经济开发区的大门。”贵德集团董事长喻贵说。

  走好产业扶贫之路 

  在罗建华的带领下,江华把脱贫攻坚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产业上,实施集聚发展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产业建设与扶贫政策相融合,走出了一条“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村企互动共建共享”的具有江华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一方面,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引进和培育了6大产业,建成了百亿园区,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年人均工资3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下乡进村开设工厂,每个贫困村办一个30人左右的小微企业。目前,已有300多家小微企业进驻乡村,吸纳7000多个劳动力(贫困人口占50%以上)在家门口就业。

  在大圩镇异地搬迁扶贫点,记者走访了5家小微企业,里面的工人全是从山里搬迁下来的贫困户,或干着自己熟悉的针线活,或忙碌地脚踏缝纫机。82岁的李婆婆幽默地对记者说:“你别看我年纪大,我干的是赚外汇的活。”原来,这里生产的手工日用品远销到了欧美市场。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江华提出每个村每年要流转土地300亩以上,帮助、引导、鼓励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每个贫困户每年除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通过当地就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2017年,全县流转山地6万亩,今年又流转山地1.6万亩。

  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江华推出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目前,已有4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成了一批知名乡村旅游景区景点,500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

  2016年、2017年江华连续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实绩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小康建设总体实现程度达94.1%。“要做不甘落后的旗帜,要做敢为人先的旗帜,要做拼命三郎的旗帜,要做齐心协力的旗帜,要做严守纪律的旗帜。背水一战,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这既是罗建华对全县干部也是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经济日报记者 刘 麟)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