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蔬菜品牌建设观察

   日期:2018-10-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4018    评论:0    
核心提示:  蔬菜品牌“长大”难在哪里?  ——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蔬菜品牌建设观察  图为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老爷山

  蔬菜品牌“长大”难在哪里?

  ——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蔬菜品牌建设观察

  图为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老爷山”蔬菜展示区。

  本报记者 郜晋亮 文/图

  老爷山是青海省大通县境内一处山势高峻雄伟、风景秀丽的山峰,也是当地人登山赏景的好去处。“选择‘老爷山’做蔬菜的牌子,一是看上了老爷山的险峻秀美,寓意大通蔬菜品牌建设能攀上高峰;二是借助了老爷山的知名度,让人们想起老爷山就能想起‘老爷山’蔬菜。”大通县农牧局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广生告诉记者。

  时间回到2008年,大通县第一个蔬菜品牌“老爷山”诞生。一时,吃“老爷山”牌蔬菜成为当地人首选。“老爷山”牌蔬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有些还销往广州及港、澳地区。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将其评为“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西宁市将其评为第五届知名商标,“老爷山”蔬菜开始闪耀光辉。

  如今的“老爷山”蔬菜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环,正在开启品牌成长的新路。历经十年,初心未改;历经十年,创新求变。为做优品质,从种苗开始坚决把好每一道关口;为保证质量,自检抽检从未放松;为扩大品牌影响,引进电商,推动线上宣传,甚至县长亲自上阵展销会,为“老爷山”蔬菜摇旗呐喊。

  打造一个蔬菜品牌有多难,成就一个蔬菜品牌有多难,或许我们可以从“老爷山”蔬菜品牌成长中找到答案。

  达成优质优价,要培育消费者

  走进“老爷山”蔬菜种植基地,智能化育苗中心高端大气,高标准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整个基地虽然占地仅有120余亩,但其功能却完备且强大,科研、工厂化育苗、果蔬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展示等一应俱全。

  完备且强大的功能为做优蔬菜品质提供支撑。邢成德是大通县农牧局蔬菜技术推广中心长期派驻基地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保障蔬菜的绿色品质,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同时由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组建技术服务组为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并对基地蔬菜生产从育苗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黄蓝板、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在“老爷山”蔬菜种植基地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在一栋种有圣女果的大棚里,邢成德随手摘下来一些,“你们尝尝,甜得很,放心大胆地吃。”说完就先塞了两个到自己嘴里。

  邢成德说:“为了能产出优质的蔬菜,我们加紧推广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肥,虽然在产量上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品质却有了大的提升。从去年到现在,整个基地里使用的化肥不到200斤,而通常情况下全年的用量要接近2吨。”

  除了做好种植技术的文章,在质量检测方面,“老爷山”蔬菜更为严格。在接受县、市两级质检部门抽检外,基地专门建立了自己的蔬菜产品检测制度和准出制度,对即将上市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并建立档案,做到同品种不同温室要检测,同温室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也要检测,保证进入市场的都是优品。

  从种植到产出,每个环节都在成就“老爷山”蔬菜的优质。“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并非所有优质产品的市场法则。这也是邢成德纳闷的事情,“我们精心去做优每一棵菜,可一进入市场立刻就会被‘贬’为普通蔬菜,优质优价始终是个难题,不仅在于我们的品牌还不足够强大,也在于消费者的观念有待转变。”

  提高市场占有率,需“抱团”发展

  如果单从销路上看,“老爷山”蔬菜一点都不用愁。基地年产蔬菜80吨,基本为本地市场消化,但是通过包装“老爷山”品牌蔬菜每年营销和加工总量超过18万吨,销往青海西宁、甘肃、宁夏以及南方一些城市,“新庄黄瓜”“大通鸡腿葱”这个两个地标产品早以为市场熟知。

  凭借以前走出来的老路,“老爷山”蔬菜“过日子”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要过“好日子”却有点难度。开设蔬菜直销店,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真正优质的蔬菜,对于任何一个蔬菜生产者来说,都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市场的逻辑并非如此简单,大通“老爷山”蔬菜直销店这条路走得并不好。

  张广生说:“与经销商搞合作,你不能苛求人家只卖你的菜。‘老爷山’蔬菜能提供的种类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你在直销店的竞争力。老百姓想买的菜你没有,你有的菜又比别家的贵;你说你的菜比别家品质好,可长相却不怎么样,如果你是来买菜的,你会选哪个。”

  不过,多年的经营还是为“老爷山”蔬菜积累了不少忠实的“粉丝”。这是也“老爷山”蔬菜能继续走下去的原因之一。

  为了能让“老爷山”蔬菜的种类更丰富,市场占有率更高,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就应该有更加宽广的思路。邢成德说:“现在的‘老爷山’蔬菜品牌已经不是一家独有,而是要惠及到全县菜农,成为区域公用品牌。这是在成就别人,也是壮大自己。”

  目前,大通县可以使用免费“老爷山”蔬菜品及包装的专业合作社、蔬菜经销商已经有10多家,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当然,免费使用也有条件限制,所有蔬菜必须经过绿色食品认证,并接受最严格的质量监督。

  最近,邢成德和他的同事正在帮着基地尝试一件有趣的事,看能不能寻求市场的突破。他们打算把基地的优质叶菜开发成“盘菜”,直供餐厅、酒店、超市,让蔬菜也走走高端路线。

  借电商扩大知名度,须迈过推广这道坎

  “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是早上,所有需要配送的新鲜蔬菜都会在车间里完成分拣、包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进超市、单位食堂。”红高原电商负责人赵隆菊说,“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看似枯燥乏味,其实也乐在其中,我们能见到最新的菜价行情,能想象到消费者购买到‘老爷山’蔬菜时的满足。”

  红高原电商是大通县为推动“老爷山”蔬菜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专门引进的一家电商企业。为了保证蔬菜品质,红高原电商直接进驻了“老爷山”蔬菜种植基地,并建起了蔬菜保鲜库、净菜包装线、野菜深加工生产线,购置了配送车,开发了“优销优先”订售平台。

  从此,“老爷山”蔬菜带上了可追溯的二维码身份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老爷山”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开始向更广的空间拓展。

  赵隆菊告诉记者:“平台2017年8月开始运营至今,虽只有短短的1年时间,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目前,还没有统计这1年的数据,但截至今年3月份,线上的销售额达到了90万元,线下平均每天的销量都维持在1.8吨,有时会更多。单从数据上就可以说明消费者对‘老爷山’蔬菜的认可。”

  不过,虽然有着不错的业绩,但其利润却很薄。赵隆菊坦言,做电商最大的成本在物流,在起步阶段,城市周边消费者的订单,一斤菜、两斤菜都要配送到位,成本非常高。后来做了些调整,将重点转向了蔬菜批发商。但这并不影响“老爷山”蔬菜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品牌打造本来就需要付出,回报只是时间问题。

  张广生认为,不论对大通“老爷山”蔬菜销售还是品牌建设而言,借力电商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客观地说,与其他知名品牌相比,“老爷山”蔬菜只能算个小品牌,但小品牌也能有大作为,也会逐渐成长为大品牌,他相信互联网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更相信电商的力量。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