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强
今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数十盆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争奇斗艳,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目光与赞许。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相当一部分牡丹花的产地是位于平度市的青岛隆中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牡丹种植在胶东地区并不多见,在平度可算得上是绝无仅有。”青岛隆中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领头人王连强说,当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种牡丹为园区增加一个休闲观光项目,没想到自己种的牡丹能够“上会”。
偶然中更有必然。在王连强看来,隆中园这些年能够稳扎稳打地前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靠紧跟中央政策的脚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王连强果断选择转型。2014年,王连强带着一帮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农民工兄弟,回到家乡投身现代农业。
在大泽山前麓的一片荒地上,王连强带领大家挖出一口常年不竭的“爱心泉”,将3000多亩岗坡薄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建起了青岛隆中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参与园区经营管理的返乡农民工多达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9万元。隆中园也因而成为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并入选全国新农民创业创新百家成果企业。
为了丰富园区业态、发展三产融合,王连强多方考察后决定在园区种植“浑身是宝”的牡丹,花开时可赏花,花瓣有药用美容价值,花籽可榨优质油,而且在胶东地区少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想好就干是王连强的做事风格。于是,园区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牡丹种植300亩,从国内外引进雪塔、二乔、黑夫人、玉面桃花等300多个品种,有几百年、几十年、三五年等各种树型。其中,露天牡丹20余万株、盆栽牡丹两万余株,分为日光温室观赏区、室外山田观赏区和经济油料牡丹种植区。
品种齐全、颇具规模,隆中园牡丹名气不断扩大,并最终被选定“上会”。刚接到这个订单的王连强有点“懵”,激动过后,王连强立即调动了园区所有力量,建起现代化高科技恒温育苗大棚,配备恒温空调系统、湿帘系统以及智能声控、光控系统,让牡丹苗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为保证牡丹造型的统一性,王连强从上千个牡丹品种中选取颜色、花型稳定的牡丹苗进行培育。到花即将开时,就转移到恒温冷库当中,保证订单牡丹“上会”准时开放。功夫不负有心人。反季牡丹一般都会有“瘦弱”的问题,而隆中园的牡丹个个“身强体壮”,花朵大、色彩艳,在峰会上格外耀眼。
粗中有细是王连强做人的特色。隆中园为峰会提供的牡丹盆,是由园区的农民工兄弟与王连强一起设计并烧制的青花瓷盆。峰会结束后,王连强将“上会”的牡丹移于露天种植,并将各个地区送会的牡丹花盆运回隆中园保存,建了一个牡丹博物馆。
隆中园牡丹上了会更坚定了王连强做大牡丹产业的信心。隆中园将以牡丹种植和观赏作为主打产业,计划将牡丹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通过调控花期等手段,打造出一年四季牡丹花开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青岛乡村旅游胜地,还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进行牡丹籽油加工以及牡丹为主题的绘画、刺绣等艺术品展销活动。
“让牡丹花香飘胶州湾,让周边的百姓增收致富,全力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铺路搭桥。”王连强始终念念不忘带动乡邻致富。为带动更多农民,隆中园进行从种苗到技术、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托底扶持。牡丹园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万多返乡农民工在园区创业创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