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刘海军:
一身迷彩两次驻村 一份清单助力脱贫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颜晓英
2012年,鲁西北,滨州沾化县大高镇中韩村;2017年,鲁西南,菏泽巨野县田庄镇大宁庄村——变化的是时间、地点,不变的是脱贫攻坚一线,来自山东工商学院的刘海军两次主动请缨担任省派驻村“第一书记”。
2012年,他的工作经验被山东省委组织部收录为工作案例,成为第一、二、三批“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学习效仿的工作方法。2018年4月,他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一辆电动车、一个工作包、一身迷彩服,一双解放鞋、一口暖心话,这是有着23年军龄的刘海军驻村的“标志”。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个一个记录在日记本中,列成清单,一个一个抓落实。“转战”两地,他用扶贫清单改变了中韩村、大宁庄村的面貌,也成为群众口中的好书记、心中的自己人。
建好支部 党建引领发展
来到大宁庄后,刘海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建模式。为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明确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每名党员公开承诺做群众的典范;组织党员到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
“先改变思路,扶贫先扶志。”对于刘海军的这句话,大宁庄村委会副主任高谭军深有体会。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大宁庄进入了快节奏——不到半个月,大街小巷竖起130多盏太阳能路灯;不到3个月,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全部更换完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刘海军说。以党建为引领,他明确了工作方向——对困难群众和家庭,不仅要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进行帮扶,而且还要挨家挨户精准识别,把精力集中在“造血”上,为贫困家庭打通致富通道。
真心真情 孤儿的“刘爸”
走在大宁庄,会听到村民这样的话语:“刘书记帮三胞胎找妈妈,上了中央电视台!”“刘书记给孤儿安了个新家!”村民们说的,是刘海军最牵挂的两个家庭——身患疾病,却要抚养4个孙子的低保户老人高官全,以及年仅14岁、父母双亡的女孩宋文君。
扶困帮养,给孩子一个明亮的未来。刘海军先是求助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等着我》,为三胞胎寻找离家出走的妈妈。他又求助山东工商学院,学校发动930名党员捐款8万多元,并在田庄镇举行捐赠仪式,捐赠帮扶基金4万元。他为三胞胎找到了帮养人,并自掏腰包帮养其中一个孩子。
宋文君虽然有政府提供的抚养费维持生活,但未来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难以从根本上保障。刘海军通过朋友联系上烟台国际儿童村。2017年10月16日,烟台国际儿童村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大宁庄,接走了宋文君。如今,孩子的衣食住行、医疗、上学等费用均有保障,也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刘爸”——现在,宋文君对刘海军的称呼不再是“叔叔”。“自己人”——刘海军的真情、真心、真干事,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扶贫清单 培育合适产业
刘海军的扶贫清单,记录着大宁庄一天天的改变:拓宽硬化村庄主干道3公里,从此告别“大泥庄”;开通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多年来有了第一笔收入;建设10多个蔬菜大棚,让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扶贫清单上,还有大宁庄将要进行的大工程——建设一条富有人文气息的村主干道、建设一座公墓。
基础设施完善了,大宁庄的下一步怎么走,刘海军的方向很明确:“培育产业、引进项目、盘活扶贫车间。”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他认为需要在发展种植经济作物、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一方面,建设千亩高标准示范田,新打机井75眼,铺设灌溉农田管道1500米。另一方面,依托山东工商学院,推动科技扶贫。
在引进项目、盘活扶贫车间的过程中,刘海军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既要考虑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又要让村民不离开家,能照顾家。目前,大宁庄村暂定引入服装加工企业,20多个贫困户接受培训后,在扶贫车间打工。
“我有信心,让大宁庄村早日富起来、好起来、美起来。”两次驻村,刘海军对“第一书记”的使命有了更深的体会,“要做好基础性工作,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