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汶川地震·十年:从大学教师到都江堰新农人

   日期:2018-05-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247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张艳玲  1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王小琴。像许多热心的青年志愿者一样,王小琴和许多其他

  本报记者 张艳玲

  1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王小琴。像许多热心的青年志愿者一样,王小琴和许多其他热心人一样在震后从外地赶到了重灾区都江堰市,想要为遭受苦难的同胞做点什么。

  当时的王小琴怎么也想不到,她居然会在几个月后辞去大学教师这份安稳的工作,开始与当地农民一起开荒种茶,成为都江堰十年涅槃重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扎着马尾、皮肤白皙、面相清秀、语气轻柔,初次见到王小琴的人很难相信,这位娇俏漂亮的女孩子已经务农10年。

  10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四川泸州女孩王小琴顺利留校任教,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原本平静安稳的生活却因为“5·12”汶川大地震改变了。地震后第3天,她从重庆赶到都江堰,成为一名灾区志愿者。

  分发物资、抚慰乡亲、维持秩序……吃不好睡不好,但她却认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主动参与到都江堰的援建工作中。

  一次协助都江堰企业赴上海开展推介的机会,让这个热心善良的姑娘成为都江堰猕猴桃最早一批的市场开拓者。“小王,都江堰有什么农产品吗?我们可以帮忙卖!”上海一家企业老总无意间的一句话,王小琴却当了真。

  回到都江堰,她收罗了泡菜、茶叶、猕猴桃等十几个品类,带着满满一皮箱的产品资料,再次来到上海。

  被小姑娘的认真劲儿打动,这家企业根据市场经验,从众多产品里最后选择主推猕猴桃。

  “当时上海举全市之力援建都江堰,可以说每个上海人都被动员起来了,来自都江堰的猕猴桃很快在上海一炮打响。”王小琴说,找到了销路,她马上返回都江堰组织农民采摘运输。王小琴带回来的大额订单,让都江堰农民喜出望外。地震当年,水果经销商大幅减少,许多家里遭灾的果农已经无暇顾及地里,都已经做好弃收的最坏打算。

  1个月、2个月、3个月……王小琴发现,这里有干不完的事儿,每一天掰开了揉碎了还觉得时间不够用。随着一系列鼓励灾后产业重建的支持政策出台,王小琴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留下来参与灾后产业重建。2008年9月,她辞去工作留在了都江堰。

  种茶还是种猕猴桃?王小琴举棋不定。在充分考虑投入、技术等因素后,她找到了向峨乡石碑村的一座荒山,想要把这里打造成茶山。因为有两山相夹,谷中有溪,因此取名茶溪谷。

  她与当地农民一起,开荒种茶,硬是把整座荒山种满了茶苗。“前3年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入,那时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回忆起创业初期吃的苦,王小琴仍然记忆犹新。

  2012年春,茶树抽出新芽,一片荒山终于变成了青山,可以制茶卖了。准备大干一场的王小琴却发现,要把精心炒制的茶叶卖个好价钱不容易,四处跑市场吃了不少闭门羹。

  转机出现在2013年,茶溪谷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这些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茶园,对采茶制茶充满了好奇,开启了茶溪谷走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的新路子。

  路子找准后,王小琴开始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她把四川人最喜欢的机麻撤掉,改建为茶坊,建成都江堰首家以茶为主题的“茶文化展示体验馆”,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春季踏青、学生教育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通过茶艺表演、茶马文化展示、萌宠熊猫互动等方式推广宣传,还成功研制了茶枕、茶面膜、茶瓜子、茶食品等一系列伴手礼。

  如今,茶溪谷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集茶叶种植、创意农业、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观光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年海内外游客接待量达到28万人次,年营业额达到800多万元,并先后荣获“中国茶行业首家家庭农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等数十项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带动更多周边老百姓致富,王小琴率先探索推出“公司+农户+业主”“大园区+小业主”合作经营模式,将3100余亩茶叶基地和800余亩荒山荒滩以土地租赁、入股等混合所有制模式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内生动力。

  青山绿水,小楼成排,产业成片,如今的都江堰农业农村焕然一新,无数像王小琴一样的新农人将青春和汗水洒在这里,见证和参与了十年巨变。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