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女大学生村官“张村头”:梦想飞扬“在村头”

   日期:2018-05-0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557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邓俐  “张村头,我的鸡又下了几十个蛋,麻烦你帮忙在网上卖下噻!”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清流社区居民叶连明将鸡蛋

  本报记者邓俐

  “张村头,我的鸡又下了几十个蛋,麻烦你帮忙在网上卖下噻!”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清流社区居民叶连明将鸡蛋一枚枚细心地拣进了筐里,拿出手机喜滋滋地打起了电话。这几年,在“张村头”的帮助下,他靠卖自家农产品,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2015年底,他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叶连明口中亲切称呼的“张村头”名叫张雪,是一名女大学生村官,现任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就是这位个头娇小却浑身透着干练的“张村头”,联合全区多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建起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吸引700多户农户参与,实现年产值1100多万元;她还发起成立了面向全国的农村电商孵化平台“在村头”,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一年帮1000多户农民卖出1900多万元的农产品。2016年以来,“张村头”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谁能想到,9年前,“张村头”还是一个娇滴滴的城里丫头……

  城里丫头闯农村,十万个不适应

  2009年,张雪从重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被重庆一家银行录取。但此时,一篇大学生基层干部蔡礼建带领村民养兔致富的报道深深吸引了她。“这人太牛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个村!我也应该去试试!我也能做到!”她不顾父母反对,放弃去银行工作的机会,报考了荣昌的大学生村官,来到仁义镇鹿子村。

  但她万万没想到,农村生活适应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2009年8月的一天,太阳炙烤着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刚到鹿子村不久的村主任助理张雪与多位村民待在一个房间,没有空调,只有头顶上一把吊扇吱吱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鸡鸭的味道。满头大汗的张雪感觉有些无法呼吸,准备走出屋子透个气,竟一下晕倒在地。

  而这仅仅是受挫的开始。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张雪走田坎崴脚、摔跤是常事,夜里不敢一个人住村部,吃住行样样不适应。在村里开会,村干部几个人转着喝一个大茶缸,看着黑黢黢的茶缸,张雪宁可渴一天也不敢喝一口水。有一回,去村民家,见凳子上沾了些鸡粪,她拿出纸巾要擦。“城里来的,是要讲究些!”村主任一开口,一旁的村民集体笑出了声,张雪的脸红到了脖子根。

  一段时间后,村干部开始嫌张雪累赘,下村不带她,只安排她做些守办公室、扫地打杂的活儿。“别说干工作,生活都困难。”人们议论纷纷。

  “难道,我想在乡村干一番事业的梦想就这样破碎了?我要当一个灰溜溜的逃兵?!”张雪感到,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扭转局面,要不然就真待不下去了。

  修起“幸福路”,当选村主任

  张雪开始走访调研,她发现,村民们最强烈的诉求是“修路”。整个鹿子村只有一条石子公路,连支路都没有,出行极不方便。张雪决定,要尽快想法帮村里修一条连通3社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地的道路。

  但这个想法却遭到村“两委”的反对,“修这条路要150多万元,以前3社已经策划过,但最后没有修起来,阻力太大了。”“如果能争取到项目支持,应该能修起来。”张雪立即行动,她开始到区交委、区水务局、镇政府不停奔走。经过一个月软磨硬泡,镇里终于答应给这个女村官一个机会,但要求张雪做到三点:一是在一周内村民自筹资金达到10万元;二是村里村民不能有纠纷;三是村民要参与投工投劳。

  这对张雪来说,不是易事。她回到村里,第一时间拜访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并给外出发展的本村人挨个打电话。随后,她拉起3社几十家人召开院坝会,向大家传达好消息。“这是镇里给我们的第二次机会,我先捐1000元。”张雪兴奋地讲完修路的事并带头捐款后,院坝里却变得死一般寂静。正当台下冷场时,80多岁的老党员彭德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张雪面前:“妹儿,我捐500元,支持村里修路。”张雪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因为按照筹钱原则,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老人是不用参与筹钱的。之后,受彭德清的带动,其他党员也纷纷带头筹钱,一天时间便筹到1万多元,不到一周,张雪已筹集到12万余元。

  2010年5月,3社道路动工修建;8月,一条3.2公里的沥青路正式建成。村民们喜气洋洋地走在路上,将此路取名为“幸福路”。

  2010年底的换届选举,张雪被村民们推举为村主任,她也没有让村民们失望,到2013年,为村里修了鹿江公路、檀木湾公路,3条公路全程约12公里,贯通鹿子村。3年时间,除修路外,她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村里开办了“三留守家园”“老年大学”“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丰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二是建康居房,让村民住上好房子。

  建起“在村头”,带领村民致富

  2013年8月,张雪调任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通安村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但村里盛产的花椒、土鸡蛋等却难卖出好价钱。同时,张雪发现荣昌地区的农村有不少下乡销售的工业品是质量低劣的山寨货。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学习,张雪决定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打通农村和城市的消费渠道,于2014年底牵头创建了“在村头”农村电商孵化平台。

  创建这个平台,张雪打算为农户提供三项服务——代购物品,让农户享受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代售农产品,让农户卖得轻松;保姆式服务,即为农户提供金融、订票、政策咨询及技术培训等定制化服务。

  平台建好后,张雪带领其他村官及部分村民,在荣昌城区及各镇、村建设电商服务网点,并组建了一支专门负责货物收运的“田坎物流队”,让一个平台同时实现“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动。

  每逢周末,张雪还会组织专家免费开展“在村头”讲课活动,向村民传授电商知识、电商创业技能。

  王传学是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个普通村民,家里经常有鸡蛋、鸭蛋或花椒、蔬菜等农产品。以前,他需要走五六公里路到集市上去卖。现在,他每隔几天就会把自家农产品经过包装后,交给村里的“田坎物流队”,然后通过“在村头”电商平台卖到外地,每月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

  据统计,2015年以来,“在村头”共帮助荣昌区1300多户农户卖出了2200余万元的农产品。其中,为近800户贫困农户代销了400余万元的农产品,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左右。

  目前,“在村头”电商平台已成长为以荣昌区20名村官为核心,以区、镇、村三级共300个电商服务网点为载体的全市知名电商平台,覆盖荣昌区所有行政村,客户量超过1.5万人。

  村民受了益,把张雪当成了“自家人”,他们给张雪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张村头”。如今,一提到“张村头”,好多村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

  现在,已经是张雪到农村工作的第九个年头。如果说,当初她选择当村官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动,想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些色彩的话,而如今这份热血和冲动已变成了动力和对事业的坚守。她说:“我从一个不懂农村的城里娃,到今天的懂农村、爱农村,我喜欢自己的改变,更喜欢我带给农村的改变。即使我的青春已远,但至少不负韶华。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