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大王”出国淘金
本网记者 杨丹丹
“此生第一次出国,没想到就去了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俄罗斯三个国家,而且是专题考察农业。我的收获真是太大啦!”从事食用菌研究、推广、生产、销售的安徽肥西县花岗镇的丁伦保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一次出国就“跑”得这么远。
身残志坚创业致富
丁伦保从事食用菌研究有35个年头,在多个省份给农民培训过食用菌生产技术,并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上,他研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开展了6项技术研究(蛹虫草栽培、桑树枝木耳栽培、菌种基质选择、富硒食用菌生产、露天、林下栽培幸福菇、废料栽培姬松茸)获得成功。特别是他研究出的“利用长稻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和“利用秸秆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新技术”,不仅为农作物秸秆利用找到新出路,解决秸秆焚烧一大难题。更是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力推进。该技术已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现已辐射8个省36个县,受益农民15000户,创产值8600万元。
除了自己钻研食用菌技术之外,丁伦保还将助农致富作为己任,每年有300多天都呆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解决种植难题。多年来,他撰写了50多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文章、有12000多人接受他的技术培训、带动5000多农民发展食用菌而脱贫致富、免费给农民发放技术资料及光盘3600多份。
2010年8月13日,他接到泾县菇农的技术求救电话,丁伦保二话不说立即驱车前往,就在返回县城的途中,不幸发生了,一场车祸致使丁伦保重伤,导致左臂残疾,日常活动只能靠右手。身体残疾后,他没有怨天尤人。丁伦保说,躺在病床上时,他想到两件事,“一是觉得捡回这条命是因为自己有事情没有做完。二是这留下的残疾是为了让自己多做善事。”
扶贫助残心有远志
作为一名左臂残疾的创业者,丁伦保深知残疾人生活工作的不易。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心得都无私传授给残疾人朋友。为了方便外地残疾人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还开展函授及网络培训,目前有四川、贵州、湖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的残疾人参加函授培训。为更好更快地在残疾人家庭中普及食用菌技术,丁伦保还亲自编制了20 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材,教材中理论阐述少、实用指导多,特别适合农村残疾人使用,而且只要残疾人有需要,老丁就免费发放给他们。
为了搞好残疾人培训后的技术服务,老丁成立了为残疾人提供技术、菌种、原料、销售一条龙服务团队, 技术跟踪服务到家。同时,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后的销售问题,老丁还为残疾人办理服务卡,卡上注明服务内容、联系人及电话。2015 年丁伦保深入到残疾人家指导技术50 多次。2015 年丁伦保又在安徽省肥西县花岗镇投资200 万元开拓了100 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建立70 个大棚,用来帮扶残疾人在基地发展食用菌,目前已有20 多名残疾人在基地生产,年创收两万余元。
同时,他还远赴新疆等偏远地区,自带菌种、培训资料来到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和田地区的皮山县进行食用菌栽培培训与推广,建立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500 亩,为当地群众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而他也用自己的热忱与真诚赢得了维吾尔族同胞的信赖,成为边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要把蘑菇种出国门
丁伦保说,中国这几年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超常规增长,造成食用菌生产主料紧缺,如:棉子壳、玉米芯等价格上涨较快,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不够明显,甚至亏损。有些食用菌产品销售市场不乐观,比如杏鲍菇、金针菇、香菇等,逼迫食用菌研究人员及企业要走出国门,开拓新的市场。
2017年8月在安徽省政府支持下,受安徽省农委邀请,丁伦保前往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俄罗斯等国家考察食用菌生产,并深入到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及栽培户调研,和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种植户进行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交流。丁伦保说,通过调研发现这几个国家食用菌生产处于刚起步,食用菌生产技术落后、没有专业人员、生产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量低、菇质差、效益低、投入大于产出、生产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没有科技含量,更没有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和食用菌研究机构及专业人才,大部分食用菌产品仍靠进口。
“但同时这些国家的自然生态环竟比较好,非常适发发展生产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多、粪便多,不要钱、劳动力便宜、成本低。”丁伦保十分看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俄罗斯等国家食用菌发展前景。根据自己实力,结合当前中国食用菌发展形势,2018年计划在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俄罗斯等国建立安徽首个食用菌生产跨国企业,总投资300万美金,投资主要以技术、菌种、生产设备等为主,适当投资一些现金,重点是把生产食用菌的先进技术和运作模式推广到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