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扎西多吉和他的“香巴拉”梦想

   日期:2018-02-23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68    评论:0    
核心提示:自掏腰包为村民修桥建路,整合资源带动旅游创收,捐资助学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扎西多吉和他的“香巴拉”梦想  扎西多吉曾在云南

自掏腰包为村民修桥建路,整合资源带动旅游创收,捐资助学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扎西多吉和他的“香巴拉”梦想

 

  扎西多吉曾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   

  颇有赚钱天分的他,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经营着多家客栈、餐馆和咖啡馆,原本可以守着闲情逸致的生活终此一生,但却在一次回乡之旅中被香格里拉的落后贫困所震撼,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返乡做起了扶贫帮困的事,且一干就是19年。

  扎西多吉说,他这一生,虽然遇到过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始终没有彷徨和迷茫过,因为他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梦”——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民过上和谐的、互助的、幸福的生活。

  如今,这一切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成立香格里拉民间自然保护区

  扎西多吉的父亲是藏族,早年参加过云南滇西北解放战争和迪庆藏区剿匪平叛建立地方红色政权的历次战斗。扎西多吉生长在军营,自小听着父亲讲述雪山草原的故事长大,心里一直有个回乡情结。

  1999年初,扎西多吉第一次踏上香格里拉故土。机缘巧合下被路旁一块用纸板做的指路牌引入一片被毁坏的森林,没想到森林后面竟然藏着一片美丽的草原。流连忘返的扎西多吉当晚被邀请到一户人家留宿。

  扎西多吉在与这家人聊天中得知,房东是原生产队的保管员,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一只眼睛意外致残,之后便被照顾安排到这片森林做护林员。上世纪80年代,房东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来到这片草原开荒种地。原来的生产队分成了三个村民小组,但这片山林草原仍由三组共同看守,每个组的成员都可以在此自由砍伐放牧。随着两个女儿长大成人,房东招赘了两个女婿后分家。就这样,两户人家一直以采伐木材偷运到外地贩卖帮补生活。时光荏苒,很快国家对伐木加强了管理,房东一大家的生活日趋艰难,于是想通过租田卖地寻求出路。

  整夜失眠,伴随着寒冷,猪哼牛叫跳蚤咬,以及楼下不时飘来的牛粪臭味,直至黎明前,扎西多吉才恍恍惚惚地睡去。早饭后,扎西多吉驱车离去,临行前,他告诉男主人等他回来。

  1999年8月,他带着这户人家的两个女婿到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成立香巴拉庄园农业互助合作社的报告》 和《关于成立“香巴拉庄园民间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他在这两个报告中均提到以“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集体所有者权益”为宗旨,由小组47户自愿加入的农业合作社在三组村民共有的7平方公里草原山林土地上建立民间自然保护区,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目标,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现有落后产能和严重退化的畜牧实施改造。

  2002年2月,经香格里拉县民政局建议批准注册成立了香格里拉民间自然保护协会;5月,乡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香巴拉庄园民间自然保护区”;6月22日,“香巴拉庄园民间自然保护区”成立仪式在这块土地上举行。当天下午,新加坡一家旅行社组织的50名志愿者和村民开始开展修桥修路活动,并为两户村民架设电线,安装电灯和电视。半个月内,又为3个自然村建起了清洁的自来水池,为59户人家安装了清洁的自来水管;7月中旬,扎西多吉到丽江买回4匹俄罗斯良种母马和3头良种幼体种公牛。8月份再买入28头纯正种牦牛,并自己动手建盖了牛马圈房。而这一切的资金投入,部分来自扎西多吉在丽江、香格里拉两地餐厅客栈的收入,部分来自他一位外国好友的鼎力相助。

  扎西多吉的朋友们说,扎西多吉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也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保护区”框架搭建起来后,扎西多吉到香格里拉大峡谷拉回了一块大石碑立在了早年那块指路牌的位置,他购买了专用的石匠工具,一锤一锤亲手把“香巴拉庄园民间自然保护区”几个大字刻在石碑上。他说,“香巴拉”一词,在藏语和佛经里指的是“理想天国”,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民过上和谐的、互助的、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扎西多吉的梦想。

  在藏区建起配套完善的学校

  在完成自然保护区构架建设过程中,扎西多吉想到首先要开辟一条能让游客在小区周边滞留游玩两天以上的消费线路,于是,他沿着保护区17个村民小组走了一圈。

  他经过许多牧场,看到很多适龄儿童有的在背着更小的孩子放牛,有的则帮助老人干活;很多弓腰驼背的中老年人,每天几百上千次地弯腰挤牛奶。他们除了白天在巨型木桶里面打牛奶分离酥油,天黑后往往还要工作几个小时;天一黑,孩子们就只能百无聊赖地蜷缩在火光灰暗的角落里……

  经过调查,扎西多吉发现,这些村民小组里一至三年级教学点多数就在村里或者邻村附近,入学率可达80%,而升入四年级的孩子则要集中到乡镇上中心完小住校,当时,学校宿舍破旧寒冷,孩子们需要自已烧火做饭。因此,每年23个教学点三年级升四年级时放弃继续上学的孩子约占70%。

  这样的现状让扎西多吉辗转难寐,一想到有那么多孩子面临失学就让他倍感痛心。在扎西多吉和好友的努力下,一系列捐资助学计划终于一件件变成了现实。

  三年中,他们先后为滇藏沿线教点送去12台8千瓦小水轮发电机和配套的电线电器;5台29寸彩电和卫星接收器;3套5千瓦太阳能发电设备;篮球架及篮球2套。他们前后3次给小中甸和平村18个村民小组的牧场老人送去574台手摇奶油分离机和带录音播放的太阳能灯。有了手摇奶油分离机,中老年人坐在凳子上单手轻摇半小时就可打完过去要弯腰打3小时的酥油,辍学的孩子绝大多数也可从牧场回到学校。

  扎西多吉还教会村民搞接待服务,他把旅游发展带到学生家庭,给游客提供深入农村交朋友的机会,同时把接待服务和赚钱机会让给学生家庭。对边远和特别困难的20多户人家,他重点帮扶开展民宿接待,让这些家庭的学生安心上学。

  此外,扎西多吉还与校方协商共建了中心完小住校学生食堂,总建筑面积450平米,其中包含餐厅、厨房、锅炉房、开水房、男女生洗澡房、厨工房、办公房等。此外,扎西多吉还追加投入了350平米优质加厚钢架蔬菜大棚,45000元学校标准医务室设备和药品。全部教学配套设施总价超过64万元,县教委投入17万元,扎西多吉和他的两位朋友投入47万元。

  那一年,放寒假时住校学生仅有82人,次年3月2日收假时,餐厅里热气腾腾的饭桌边挤满了学生,共计173人。扎西多吉一边拍照一边被感动得直抹眼泪。2005年9月开学时回访,扎西多吉发现住校学生已经增至237人。

  据了解,这只是由扎西多吉提议设定的《援建香巴拉2004》类似于系统工程的其中一项。

  五年接送学生跑了两万多公里

  距离香格里拉县城西南18公里的纳帕村,位于纳帕海省级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全村共有41户231人。10年前,村民均以放牧和农耕为生,进村道路经常被水淹没或者是被冰雪覆盖,这个村三年级的孩子有时要爬几个山坡绕道十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指定的学校学习,而这个学校又不能寄宿。所以,很多孩子不愿意去上学,造成村里95%以上的青年和成年人都是文盲。

  2006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湿地保护区的负责人带扎西多吉来到这个村庄,他希望扎西多吉能为保护区和这个村庄的村民寻找一条能够生活得好一点的出路。之后,扎西多吉经常把来他的餐厅和客栈的游客送到纳帕村。

  “每天都把游客安排到乡村里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难,难的是要教会村民怎样把游客接到村里和家里去提供服务,然后在不伤害尊严的情况下体面地挣到钱。”扎西多吉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借钱给村里人修建了马桶,但村里人用马桶不注意,常常造成阻塞。没办法,扎西多吉只有亲手去淘,并一遍一遍教大家马桶的正确使用方法。困难户还不了他投资的钱,他就一缓再缓。路过一处正在为孩子读书交不起住校生活费而犯愁的人家,他说“我买你的几个南瓜,我来决定价钱”,结果5个南瓜他给了人家1000块钱,人家不要这么多,他说“我只是一个喜欢吃南瓜的过路人,你卖南瓜我给钱,不要让孩子背负精神包袱”……

  2006年6月,纳帕村的村民提出,让扎西多吉定居纳帕村。经过深思熟虑,纳帕村村长组织了几次村民大会,让扎西多吉认真听取了村民的愿望。村民说,“我们村有你这样一个老板,我们就有面子。”他告诉村民,“我没有钱,我不是什么老板,如果定居到村里,我有4个条件。”

  扎西多吉的四个条件是:一、村民组长选好了5年不能更换;二、家家户户都要送孩子读书。1-3年级在村内时段,他想办法请人来支教提高教学质量,送到城里读四年级的,每人送一套行李,并且每周末用专车接送,今后考上高中大学的,他来承担一半的学费和书费,学习成绩好的,每个学期给予现金奖励;三、开发旅游业要走集体发展的道路。先从样板户做起,条件成熟就建立旅游公司;四、通过旅游赚到钱,就要少砍树,不砍树。

  全体村民举手通过了这四个条件。村民大会提议给扎西多吉8分宅基地和3亩耕地,由他自己选址。

  扎西多吉为了让村民放心,觉得必须再多为村民做一些实事。他召集了村里的年轻人对他们进行旅游服务常识培训,并选择旅游示范户4家,提供资金装修客房、厨房和厕所,出资改造进村道路。随即开始每天向村内输送一日游的客人。

  2006年9月,支教的志愿者老师来到村里,扎西多吉专门为她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桌椅板凳文件柜、床上用品、厨房用具等更是一应俱全。开学的时候,他为送出去读四年级的12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套行李,还专门买了一辆15座小客车自已亲自接送,每周两次,每次来回45公里。雨季时纳帕海涨水淹没了进村道路的其中一段,他又买了两艘船,分段接送孩子们和村民进出村。冬天大雪封山,他请来推雪机推雪, 这个事他坚持了五年,直到2010年,政府修通了环湖公路,同时实行了集中办学,部分村民自己买了小面包车,他这才轻松下来。算一算,这5年仅来回接送孩子他就跑了22000多公里。

  出11倍价钱租用村里的荒地

  扎西多吉说,《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这是“50后”都能熟背熟记的三篇文章。这19年来,扎西多吉每天工作不低于16个小时,因为他只会用手写板在电脑上写字,每个月都会有3至5个晚上熬通宵。每天晚上都会有外国游客向他咨询藏区旅游资讯,或者请他安排旅游计划,向他预订旅游服务等,所以很多时候,他还得用英文版软件翻译外国旅行社团和游客发来的电子邮件。

  随着游客的增多,为保护纳帕海,扎西多吉又有了一些新主意。他的想法通过网络很快就被他的朋友们知道了。随后,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2006年底前先后来到纳帕村,都想来帮助扎西多吉“搬土”。他们为纳帕村作了“乡村生态景观修复设想”“社区污水净化与排放分析”“旅游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国际青年营地拓展”等专题调研。为援建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建设资助了人民币173600元,为纳帕村连续带来荷兰、德国、比利时、 法国、奥地利等国的家庭游客团队173组共423人;美国留学生5日“流动教室”项目活动16组共240余人,新加坡义工9日团7个共54人,中学生“国际青年营地”活动13日团18组共286人,给村民创造旅游收入90余万元。

  2008年,扎西多吉之前与村民约定在全村户均旅游收入6000元的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一部分孩子升上了初中。他为村里新建的三层约400多平米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投入了使用。这时,村民们再次提出要扎西多吉把户籍迁到村里来的要求,还再三请求扎西多吉帮助他们建一座白塔。

  此时的扎西多吉已单身一人在香格里拉7年,虽然让村民的生活与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村里依然没有条件自主开展旅游接待,现有条件接待游客的家庭无法提高服务质量,留不住客源,村民也还没有自己寻找客源的能力……最后,扎西多吉想出了一个把几个问题捆绑在一起解决的方案:除了3年前村民作为人情不收费给他的8分宅基地和3亩开荒自耕地外,他再向村里租用5亩荒山坡地,租期30年。他要用来建造白塔和自己的“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当时周边村庄出租同等荒山荒地的价钱,每亩地一年不超过150元,租5亩地30年总价22000元,但扎西多吉愿意出价24.5万元租地费。全体村民和在场的志愿者见证人听后都惊呆了,这个价钱比村民的希望值高出了11倍多!扎西多吉告诉他们,他要用这个租地合同向他的好朋友抵押借款30万元,用来建白塔。

  重新签订新的村民大会决议和租地合同之后,村长带领扎西多吉去村委会、镇政府、公安局等部门正式办理了户口迁入手续。2008年8月3日,扎西多吉正式成为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解放村纳帕村民小组成员。2009年5月,村里开始修建白塔。同年8月,扎西多吉开始修建自己的家园,从他的房屋功能设计图纸上看,他修建的是村民旅游接待中心,为的是提高服务水平,留住原有的客源。

  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从中受益

    2018年1月5日上午,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纳帕海边层层冰凌晶莹剔透,聚居湿地的鸟儿们叽叽喳喳,群起群落,湿地边牛马安然,一片祥和……

  扎西多吉的香巴拉庄园一楼,一群游客正在火炉边吃早餐。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很暖和。“虽然阳光很好,但是气温很低,等一下你们出去,多穿衣服。你们观鸟的时候,要安静,千万不要惊扰到鸟。”扎西多吉交代就要出门观鸟的游客。

  这已经是扎西多吉在香格里拉的第19个年头了。

  每年冬季,有很多鸟类来到纳帕海。鸟多了,观鸟的游客也被吸引来了,这个季节,护鸟就成了扎西多吉最操心的事。他一边想办法加大力度对游客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一边把自己观察到的有关情况向政府汇报。

  最近几年,扎西多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纳帕海的环境保护和鸟类保护方面,他在村里建了6个垃圾池,在村庄和公路沿线7公里范围内安装了20个旅游垃圾箱。每年冬天风雪严寒的时候,他都要去给黑颈鹤投放玉米。随着自驾游客增多,拍鸟观鸟人增多,尤其是有些游客不懂得规范观鸟行为,对觅食和栖息的鸟干扰太大,他经常需要出去沿途劝导。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认真领悟了十九大精神的扎西多吉说感觉到很振奋,说他的香巴拉庄园梦就快要实现了。这几年,他养了两匹种马,并自己动手仿制打造了两辆西洋式6座旅游观光马车,准备在纳帕村家家户户推广。他说用马车,既节能又环保,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避免损坏草原。

  2017年1月,扎西多吉专程去高黎贡山百花岭参观学习,去学习观鸟游成功带动全村发展经济的经验。目前,他已经向拥有二十余万会员的“鸟网” 申请获得了建立“纳帕海观鸟基地”的授权,他一直在做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他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又准备组建“纳帕海鸟类保护志愿者联盟”。他想要把观鸟旅游和民居接待结合起来,让全村的家家户户受益。目前,他正在思考打造集中观鸟的实施条件,好让观鸟行为更为有序,他还想在村头的湿地建立一个候鸟救助站,让那些不能归去的候鸟在那里自由地生活。

  扎西多吉在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时,曾与国内外许多鸟类研究专家学者配合工作过,这几年他一直跟全国各地的一些观鸟组织保持着联系,他说他有足够的资源带动村民通过保护绿水青山和爱鸟护鸟并从中受益。

  现年63的扎西多吉,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只要说起他的“香巴拉”梦想,就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仿佛这一天离他不远了。

  采写:本报记者 汤兴萍

  摄影:受访者供图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