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在贫困群众心头的一面党旗
——记河北省广平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郑贵章
本网记者 李杰
“多年来,他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始终把老百姓的脱贫需求装在心中,这种敬业奉献、一心为民的干事作风,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近日,记者赴河北省广平县采访,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凤山说:“因多年超负荷工作,2016年11月16日,郑贵章因长期过度劳累倒在了办公室,脑干大面积出血,至今昏迷不醒……”
“郑贵章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基层扶贫干部,他帮助近十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自己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党员干部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河北省社科院社会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王彦坤说,在扶贫一线奋战了8年的郑贵章,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600多页日志,讲述了8年扶贫史
广平地处黑龙港流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优势”。该县扶贫办干部郑金国说,全县有4个镇3个乡169个行政村,30多万人口,主要靠35万亩耕地生活,扶贫任务艰巨繁重。1994年至2010年,该县是国定贫困县,2011年后是省定贫困县。2009年10月,郑贵章担任该县扶贫办主任以来,在国家、省、市、县逐年加大扶贫力度的大环境下,全县扶贫工作这点纷呈,扶贫成效逐年攀升。
调任县扶贫办工作后,郑贵章参加的第一个会议,便是全省扶贫系统行风评议部署会,会上通报了2008年度全省行风评议结果,在社会服务类名单中,广平县扶贫办全省倒数第一!这个排位让心情格外沉重,他连饭也没顾上吃,就从省里急匆匆赶了回来,一到单位,马上召集开会,郑贵章对大家说:“苦干几年,彻底摘帽!”
为了脱贫“摘帽”,郑贵章从点滴处入手,建起了扶贫工作台账。一天又一天,郑贵章用A4纸写下工作安排计划,当一项工作落实后,他又用笔划掉,并注明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完成的,他会一直跟进,不断地写进度,不断地补充完善措施,直到工作落实。遇有急事大事,他就单列一张,并注明重点,注明每一个细节、流程。
一天天坚持,一年年积累。满满当当、密密实实的8大本、600多页日志,讲述了全县8年扶贫工作史。2016年11月16日,郑贵章在日志中写道:最美帮扶人材料报市扶贫办;整合涉农资金情况报市扶贫办;2013--2016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报市办;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指导贫困退出工作……写完这几项工作,郑贵章长期高速运转、超负荷工作的大脑,出现了脑干大面积出血,使他昏迷在了岗位上。
“这些年,郑贵章每年经手的扶贫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但他把每一分钱和所有的心血都用在了扶贫项目上。”该县扶贫办干部周俊杰说,这一本本日志,不仅记载了全县扶贫工作,还记载了一位扶贫干部,一位共产党员为民谋事做事的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作风和情怀。
着眼精准,健全制度,迎难而上
“做好扶贫工作,必须找对‘病根子’,下对‘药方子’。”郑贵章经常说,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要保证扶贫的精准度,必须“哪壶不开烧哪壶,迎着困难上”。
“我听说县里新来了一位扶贫办主任,是个帮大家伙儿办实事儿的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他,希望可以得到政策帮扶。”2013年春节,郭强彬发现新鲜草莓价格昂贵,便动了种草莓的心思,可不懂技术,也没多少本钱。郭强彬回忆说,当时郑贵章盯着他问:“你是想踏实干,还是想套取国家两个钱儿?”郭强彬表示自己一定实打实地干。
在郑贵章帮助下,郭强彬便联络几户贫困农民,拿出全部家底,很快建起9座长88米、宽12米的大棚,种植牛奶草莓。大棚建起来后,郑贵章几乎每天都来查看指导。这样,南小留村慢慢培养起来一批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还涌现了一批头脑灵活的蔬菜经纪人,全村人均收入近1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村。
“贵章善于创新,他探索了很多新举措、新方法,并协助县委、政府建立完善了很多好的规章制度。”广平县委书记董鸣镝说,近年来,该县创新扶贫机制,科学谋划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精准扶贫的任务书、时间表和作战图,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几年来,该县实行乡镇扶贫工作站、农村扶贫工作室的做法成为全国首创,推出的“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的四个联结扶贫模式,已经在全省推广。在郑贵章号召努力下,全县2000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包3年,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
克己奉公,甘守清贫,践行初心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温室大棚每天拉起草帘、盖上草帘劳动强度大,年岁大的人吃不消,明知道种菜挣钱多,也不干。”2013年,马宋固是出名的贫困村,村委干部施振山回忆,当年推广温室大棚蔬菜中遇到了很大阻力,而郑贵章得知情况后,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十几万元,免费为种植蔬菜大棚户安装自动草帘机。第二年,马宋固温室大棚发展到了58个,拱棚70多亩,实现了“户均一亩大棚菜”,带到了全村贫困农民脱贫。
“这个口子,我不能开。”郑贵章任职扶贫工作后,许多亲戚朋友找他要“补贴”、“工程”,都被他这样的一句话回绝了。一次,一位亲戚找到郑贵章,希望他利用扶贫资金给村里拨点钱,打一口井,郑贵章说:“这个村不是贫困村,不能用扶贫资金,这个口子,我不能开。”郑贵章的哥哥在村里搞了个建筑施工队,原指望管着扶贫项目的兄弟能关照关照,给安排点“工程活儿”,却被老郑一口回绝:“扶贫项目要公开招标,谁也不能走后门,这个口子,我不能开。”
在对贫困户热心、周到服务的同时,郑贵章对亲朋好友就是这样“不近人情”,对自己和家人“更严格”。8年来,他坚持步行上下班,从不用公车;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在扶贫户家中吃饭,更不收受扶贫户的任何礼物;妻子直到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加油工人;家里的家具,多是用了几十年的,看不出一点时尚……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誓言,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广平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李建魁说,2013至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574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56元增至1.07万元,增长106.99%,该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同类县考核中,连续4年“蝉联第一”。他被授予全县“优秀人民公仆”,县委、县政府做出“向郑贵章同志学习”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