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了,村民分红一年比一年多
——记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1月10日,是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人最为开心的日子:这一天,龙门村2017年度800万元的年终人口分红发放到了村民手中。一大早,村里的一个客栈大厅内就人头攒动,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原义梅一家三口人,领到了五千多元的分红款,她高兴地说:“这笔钱除了置办年货外,还可以给孩子上学用。”这样的分红场面,在龙门村已经持续了22年,分红金额一年比一年多。
和原义梅一样高兴的还有魏代荣,1992年他离开四川老家来到龙门村洗煤厂打工,今天他也领到了人口分红款。“进了龙门村,就是龙门人。这份人口分红款就是最好的证明。”龙门村规定:外地人只要在村里打工超过十年,就可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可享受和村民一样的待遇。这天,村里的120名荣誉村民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人口分红款。魏代荣说:“龙门村的好干部把我们这些外地人当成本村人,一视同仁。我们在这个地方扎下了根。”
魏代荣口中的“好干部”就是担任了22年龙门村党委书记的原贵生。1996年8月,43岁的原贵生挑起了龙门村党委书记的重担。“我忘不了改革开放前农民吃不饱饭的情景。”从小吃苦的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全村人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龙门村集体企业形成了煤焦化、精细炭黑、发电、建材、铁路发运、房地产、旅游7大支柱产业。2017年全村产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原贵生也连续当选为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
“把农村的党组织建设好,把集体经济发展好,把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贵生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理想,“党组织建设好了,各种经济成份就能发展得好。”多年来,龙门村一直坚持高举“党的建设”这面旗帜,用党建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龙门村的党员活动日很多,内容也实在。”在外工作退休后回村居住的原忠炎介绍,“原贵生对党员的要求很‘苛刻’,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学习讲座少不了。”
发展初期,原贵生就定了一条规矩: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龙门村一直执行的就是‘四议两公开’,清楚、明白、直观,不仅杜绝了‘一言堂’现象,而且减少了大事的决策失误。”村党委副书记原淑英说,“有了这样的基础,多年来龙门村开工建设的所有项目,没有一次失误过,没有一项因不符合规定而引起群众不满。”
做实做优传统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是原贵生实现“让村民生活得更好”目标的具体举措。从初期的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到今天的“低碳、循环、绿色”的科学发展,原贵生说,他的目标是把龙门集团打造成以绿色为底色的“百年老店”。
原贵生还清楚地记得刚上任时村集体经济衰败后没有收入的尴尬日子。就是从那时起,原贵生就清醒意识到,要发展就得“上档次、上规模”。如今,站在干净、整洁的园区内,龙门集团总经理原新力介绍,现在龙门集团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四轮驱动”转为“多轮驱动”,除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联户经济和个体经济外,还新增加了混合经济模式。
站在新建的龙门客栈顶楼,记者看到企业用地都在靠山的一侧。据介绍,龙门村所有企业,总共占地30公顷,全部分布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是龙门村先后投资几百万元开垦荒山造出来的。“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原贵生在发展龙门经济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可耕之田。
打造百年企业,除了项目之外,还需要人才。原贵生定的标准是:“进了龙门村,都是龙门人,可以充分享受到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原贵生还瞄上了龙门的旅游资源,红军东征纪念馆、禹门口明清一条街、龙门古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龙门经济新一轮腾飞的绝佳条件。
参加党的十九大归来后,原贵生更加忙碌了。在积极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同时,他还在思考龙门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一场以“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文化建设研讨会在龙门村召开,原贵生与来自山西多个“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的村干部一同探讨发展之路。作为东道主,原贵生结合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提出龙门村未来工作的目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让村两委成为宣传、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基地,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本报记者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