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申纪兰,现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我今年已经87岁了,是一个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个当了63年全国人大代表的老代表。是党的培养和教育,是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我申纪兰的今天。
我的信念是:活一天,就要为党、为西沟群众干一天;当一天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讲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学习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原原本本、一字一句地学习。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跟不上新时代的新要求。
我们西沟村曾是中国农业战线的老先进、老典型。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李顺达就响应毛主席和边区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互助组。新中国成立后,又创办了合作社。改革开放以来,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村办企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可以说,西沟村每前进一步,都是党领导的结果。
近年来,我们建起香菇大棚基地,现在已经发展到80多个大棚,这样一亩地的收益要比种玉米强很多。现在,西沟村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创新香菇种植方式,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新模式,在全县率先建成了香菇大棚和光伏发电融合发展的农光互补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光互补+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去年,西沟村又与浙江太子龙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西西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除了安排西沟村及周围村妇女劳力近300人外,每年还可以给西沟村上缴100万元左右的利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沟铁合金厂是西沟村创办的第一个村办企业。但由于炉体小,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需要对西沟铁合金厂进行拆除。这是西沟人经历的西沟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阵痛”。不仅群众想不通,我也一度想不通。
但痛定思痛,我还是做通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看着高炉倒掉的那一刻,大家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是我们西沟村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重点开发了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道路、步游道,开发了太行之星纪念碑、李顺达互助组雕塑、西沟村史亭、李顺达旧居。每年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已经成了西沟村的支柱产业。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00元,是平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西沟村实行水、电、种子、化肥、农药、科技服务等适当减免,统一管理;完善了特困户、重灾户、五保户供养办法;实行了“三免三补一奖”机制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来过西沟村,对我们西沟村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建设山区表示肯定,还连连夸我们在干石山上栽了那么多的树,说我们西沟村“生态美,了不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感到我们有了明确的道路,有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会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20字总要求,把西沟村建成现代化、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郭雪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