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种不好,我就不走”
——记陕西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
本报记者 雷 婷
陕西洛川是著名的苹果之乡,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50万亩。视苹果为“摇钱树”的洛川果农,最欢迎的人就是能够带领和帮助他们种好苹果的农技人员。自参加工作至今,20多年来,屈军涛一直奋战在苹果种植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一线,也是洛川果农心中的“大明星”。
扎根基层 一心富农
1996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毕业的屈军涛回到家乡洛川,从事苹果科技研究工作。这期间,屈军涛经历了洛川苹果从徘徊到再次迅速崛起以及“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为主的技术革新,还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了以“大改形、强拉枝、有机肥、减密度”新四大关键技术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洛川苹果”这四个字就此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2002年1月,屈军涛从县果研所调任土基镇果站站长。土基镇地处洛川南部塬区,苹果产业起步较晚,加之连续多年遭受冰雹灾害,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些果农纷纷外出打工,果园濒临荒芜。刚一到任的屈军涛,马上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帮助分析原因。看到大多数果农缺乏管理技术,他当即承诺:“果园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果站,你们的苹果种不好,我屈军涛就不走!”
为了这句承诺,屈军涛想了许多办法:开通苹果技术服务热线,组织技术帮扶,推行果站工作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示范包抓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同时,还筹集3万元资金,在土基镇创办了洛川县基层果站第一个苹果科技服务部,加强并方便技术推广。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土基镇苹果林由原来的1.5万亩扩大到3.2万亩,建成绿色苹果基地5500亩。全镇苹果亩产量由2001年的900斤提高到2005年的3000斤;优果率由2001年的38%提升到2005年的70%,产量、优果率及管理水平由最差的乡镇一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不断创新 科技兴农
2009年初,屈军涛调到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工作。在主持全县50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屈军涛还不断创新管理技术的推广方法与模式。如: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员示范岗设在果园;利用陕西省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专家平台,开通了“12396”咨询热线电话为果农答疑解难;主持制定了洛川苹果标准园建设标准及量化考核办法,受到延安市果业局的认可并在延安市13个县区推广。
苹果的培育要经过几个关键期。在4月的果花防霜冻期,屈军涛和同事奔波在各个果园间,指导群众给果树熏烟、喷水;在5月的果园防汛期,他每天与气象部门联系,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夏季高温天气下,在果园屈军涛手把手教授果农修剪树枝,讲解种植原理……
如今,在洛川一提到屈军涛,没有果农不认识他的。“屈主任没有一点儿架子,只要果园有点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来。”洛阳村果农段春季说。
近3年来,屈军涛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140多场次,乡级培训60多场次,县级技术培训50多场次,举办洛川电视科技讲座30场次,应邀赴外县苹果基地技术培训20多场次。
旗帜引领 持续助农
随着延安市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屈军涛把苹果的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洛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为了迅速、便捷地把苹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出去,屈军涛组织了一批农村务果技术骨干,并在2015年组建了非营利性“洛川苹果俱乐部”,打造出一批业务水平强、技术过硬、知名度高的“乡土专家”。
目前,洛川苹果俱乐部共有会员2000余人,下设13个基层分部,分别设在乡镇或村子。屈军涛说:“成立俱乐部是为了打造一批‘乡土专家’,让他们给果农具体指导。这些‘专家’自己家的果园都管理得非常好,用他们的实践经验、他们朴实浅显的语言去指导讲解,更能得到广大果农的认可。”其实不止于此,俱乐部成立以来,打造了许多知名度极高的“专家”,这些“专家”已经走出洛川,将洛川的务果技术带到兄弟县区。
屈军涛与洛川每个乡镇的农民技术骨干都交流过。他说:“推进苹果生产转型升级,政府要作为,抓手在农村。”作为民间组织的洛川苹果俱乐部,不以营利为目的,会员也没有酬劳,所有“乡土专家”都像屈军涛一样认真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为乡亲们致富奉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