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武 本报记者 吕兵兵
“你看,这边是丝巾、蚕丝被等蚕丝系列产品,这边是桑叶茶、桑葚酒等初加工产品。再往里走,就是糊状叶绿素、油溶性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镁钠盐等深加工系列产品。而且,咱加工完的桑叶残渣,现在也正在研究开发,变身为优质生物肥料。”近日,在位于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的潍坊恒源丝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健给记者介绍公司产品。
今年50岁的张云健,1993年成为临朐蚕丝厂的合同制员工,自此开始了走街串巷收购蚕茧的生活。然而,1998年,张云健在运送蚕茧时遭遇了严重车祸。“压坏了一条腿,身体残疾了不说,工作也无法继续,那是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痛定思痛,我暗下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趟出属于我自己的路。”张云健说。
伤痛没有打倒张云健。2000年,张云健揣着5000元,走上了创业之路。“我自工作起就和桑蚕打交道,没有别的长处。要创业,就要在这一行找出路。事实证明,能成功走到今天,得益于我在桑蚕这一行业的专注化发展,做到了对一枚桑叶‘吃干榨净’。”回顾自己的创业路,张云健颇多感慨,“再有就是关键时刻政府的扶持。上加工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咱农民哪里投得起?县里的农业开发办、经信委、科技局等部门,都给了我不少支持。”
在多方扶持下,从开始收茧抽丝,到拥有自己的蚕丝产品和品牌,再到加工桑叶茶和桑葚酒,再到有自己的桑园和养蚕基地,再到进军叶绿素、天然植物醇等深加工领域……张云健一路走来,随着企业加工能力的拓展,公司的经营风险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好。2016年,公司已建成原料基地两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8500万元。
现在,恒源丝公司又在此前的加工废料——桑叶残渣上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用桑叶残渣加工成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质标准含量高出普通有机肥两倍多,使用效果非常好,每吨售价高达2000元。”张云健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