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情深
——记河南省登封市老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庭杰
本报记者 李海涛 郭少雅 范亚旭
他是个穷苦的山里娃,却没有被贫困锁住脚步,走出大山投身西部大开发,用中原人特有的吃苦精神带回了令人羡慕的财富。
他是村庄发展的带头人,不仅把“老井吃水贵如油,好小伙娶不上赖媳妇”的贫困村,建设成了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富裕村,还同远在2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市一棵树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他还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秉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将困难群众的需求挂在心上。他个人捐资一亿元,给老井村民修建了现代化社区。多年来,他的企业带领职工累计向社会捐款2800多万元。
他,就是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党支部书记、河南省“最美村官”刘庭杰。
誓言:再也不让乡亲们为吃水走路犯难
嵩山脚下有个老井村,老井村村如其名,在村东头那口老井井沿上,提水麻绳勒出的一道道槽痕诉说着村里艰难的吃水史。
刘庭杰自小没少和这口供全村1000多口人吃水的老井较劲。还是个10岁孩子的时候,他就担负起为全家挑水的重任。每天天蒙蒙亮,老井旁来担水的乡亲就排起了长长队伍。刘庭杰稚嫩的肩膀一次担不动两桶水,就一次担两个半桶,趔趔趄趄往返几趟,学校的上课铃早已打响。
迟到、罚站、疲乏……“我的上学路就耽误在这条担水路上。”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刘庭杰仍不无遗憾地说。
1987年,天旱得厉害。昔日滋养着老井村人的老井,干涸到一天剐不出10担水。大冶镇开展万人吃水工程,要在与老井村相邻的川口村打一眼深井,供周边几个村子吃水。
已经23岁的刘庭杰早已自立门户,为了填饱肚子,他跟着自己的堂叔下矿挖煤,到周口贩煤,再把当地的西瓜拉回登封卖,“每天鼻子里都是煤渣,只要能多赚点钱,再苦再累也愿意。”就在那段用命挣钱的日子里,刘庭杰听说镇里要为村民打井,毫不犹豫捐了500元——在那个年代,这比一个国家公职人员一年工资收入的总和还要高。
这一捐,惊动了时任大冶镇党委书记的刘圈同志,他特意找到刘庭杰,问他为什么要捐这么一笔“巨款”。刘庭杰说:“我因为吃水问题没能好好读几天书,如今不想再让老井村的人为吃水犯难。”
刘圈当即决定劝说这个年轻人回村竞选村干部:“老井村如今一没有路,二没有水,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就需要像你这样有干劲、有头脑的人带着大家往前奔。小家过好不算‘能’,大家过好才算‘能’呢!”
1988年,年仅24岁的刘庭杰当选老井村的村委会主任,两年后,又成为老井村的党支部书记。乡亲们看着胡子茬还没长硬的刘庭杰心里犯嘀咕,计划生育、税费征收、派义务工,哪样活儿都不好干,眼下的村集体又是个空壳,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剑拔弩张,这年轻孩儿能压得住阵脚吗?
刘庭杰拿出了在外拉煤时绳子嵌进肉里也不吭一声的执拗劲儿,向乡亲们郑重承诺:“有我刘庭杰在任一天,再不让乡亲们因为吃水、走道、用电犯难。”
“刘庭杰身上总有一股劲儿,一种难以割舍的大情怀。”老井村现任村委会主任、与刘庭杰搭班子近20年的杨三良说,“这是他一直在老井村任职、造福村民的原因,也让他的事业选择有别于一般民营企业家。”
修路、通水、通电,是刘庭杰给自己出的三道自考题。
妻子张爱珍对自己刚嫁到老井村时的光景仍记忆犹新:“村里出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上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下雨积了泥,想出村要蹲在地上,摸着石头爬着走。”
上任村支书的第二年,刘庭杰拿出了自己贩煤炭、卖化肥赚下的钱,向村里这条羊肠小道发起了挑战。他领着村民放炮开山,堆石填土,建造路基,硬是肩背手夯凿出了一条绕村的土路。
可是老井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一下大雨,就把路给冲坏了,冬天修好,第二年雨季又被冲坏,一年又一年,村民们崩山取石将路面修了一番又一番,路基却再也撑不住了。
2000年,市交通局拨了一笔资金,刘庭杰带头出钱,又动员群众兑工兑石子,9个生产队采用人海战,修出了一条柏油路。可是没过三年,路又开始变得坑坑洼洼。
“家里挣下的钱都拿去修路了,咱尽心尽力了,也该消停两年了。”张爱珍心疼家里辛苦赚来又攒不下的钱,更心疼年年月月泡在工地上的丈夫。
可刘庭杰不服输。2008年,他再一次把家中的积蓄拿出来,一面号召村干部集资,一面一趟趟跑乡政府争取支持。炸药、水泥争取到位后,终于扎扎实实为老井村修了一条绕村的水泥路,结束了老井村祖祖辈辈架子车进不了村的困顿,村民们收获的玉米、花生、地瓜,再不用一袋袋扛出山了。
和路一起解决的,是老井村的吃水问题。1993年,刘庭杰筹资30万元,历时半年,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水有了,他想着村里发展工业壮大集体经济不能没有自来水,干脆一步到位,架设入户管道,给村里的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结束了老井村人担水的漫长历史。
1994年,“人畜饮水工程纪念碑”在老井村竖起,“昔日吃水贵如油,四方挑水老少愁。荒旱之年断粮水,扶老携幼外漂流。钻机打井水自流,全村干群乐悠悠……”透过碑上“水史颂”开头的几句话,就能看出千百年来吃水之难一朝解,村民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
在老井村随之而来的还有刘庭杰筹资数10万元建的村中心小学,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在危房中读书了;筹资100余万元改造村中架设的高压线路,山沟的黑夜再也没人摸黑摔跤了;还有崭新的村卫生所、村民活动室……老井变了,昔日破败不堪的山村焕然一新,从没水、没电、没路、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的富裕村。
境界:不断奋斗就是想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非常能吃苦,非常能致富,非常有社会责任感。”是登封市委组织部长王升建对刘庭杰的评价,“担任党支部书记近30年,比他干的时间长的村干部不少,比他成功的企业家也不少,但像他这样个人事业成功后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投身农村、服务乡里的并不多。”
过去的几十年里,刘庭杰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如今,他经营的锦鹏集团已拥有煤炭、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等十余个子公司,形成了跨行业、多产品的企业集团。
村里人都说刘庭杰有经商的天份,可他的老搭档杨三良却知道,这么多年促使刘庭杰马不停蹄奔波奋斗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给村里找钱”。
老井村石厚土薄,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几乎没有安家立业之本。发展村办企业,是刘庭杰上任后心心念念要带老井村人走的一条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刘庭杰就鼓励乡亲们一起开办村办企业,可保守的村民不敢投资,刘庭杰给乡亲们拍胸脯:“除了我把自己的积蓄全投进来之外,办村办企业的钱,如果赚了,大家共同分红,如果赔了,我按银行利息给你们付钱。”就这样,老井村先后创办了水泥制板厂、钢窗厂、4个粉沙厂和一个耐火材料厂,穷山村有了像模像样的集体经济。
2000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耐火材料厂生产的砂轮卖出去却收不回货款,工厂资金链断裂,贷款无法按时偿还,曾经让老井村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成了烫手山芋,一时间,心急的村民开始抱怨起了刘庭杰,纷纷要求他归还办厂的前期投资。
“企业是我带着办起来的,企业垮了,我不能亏了村里人。”刘庭杰卖掉自家的房子抵债,四处筹款的他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一筹莫展。第二天,妻子在雪地里找到高烧的他紧急送往医院的时候,家里竟连200元的急诊费也拿不出来。
2002年,刘庭杰赴内蒙古,临行前跟杨三良交代:“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用钱,集体不能是个空壳子,我得走出去把钱赚回来。”
凭着多年积攒下的好口碑,刘庭杰在内蒙古的煤炭开发中很快站住了脚。可好景不长,连续几年煤炭滞销,合伙人纷纷撤资,刘庭杰再一次以山里人的憨厚,一人担下了所有的股份。没想到2008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煤炭价格从每吨140元逐步涨到480元,当年开采量高达108万吨,企业仅利税就达1.8亿元。
2011年1月24日,刘庭杰带着数以亿计的财富回到了老井村过年。在给村里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送慰问金和年货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一些村民的房子破败不堪,很多家庭为了盖新房背上沉重的债务。
怎样让乡亲们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和高品质的新农村生活?刘庭杰萌生了为老井村人建设一座现代化社区的念头。
2012年4月6日,老井村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拆迁建设指挥部,仅用了两天的时间,需要拆迁的56户村民就全部签订完协议。4月10日,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老井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方案确定。按照规划,老井新型社区规划占地400亩,将入住周边老井、川口、嵩华等几个村子的村民。2012年年底,第一期9栋住宅楼建设完工,2015年底,两期共14栋住宅楼全部建成。目前,整个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生态绿化等配套设施正在逐一完善,而建造这一切需要的1.23亿元资金,全部由刘庭杰个人无偿捐助。
“楼层高了怎么办?”“孤寡老人怎么办?”面对村民的疑问,刘庭杰当场拍板,楼房安装电梯,社区配建老年公寓,“要把老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社区实现“七通六有两集中”:“七通”,通四级公路、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暖气、天然气;“六有”,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超市、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两集中”,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刘庭杰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次反复核对方案,“不盖就不盖,一盖管几代!”
在投资建设村民小区的过程中,刘庭杰不是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亲人心疼,“捐一个亿,你这些年才挣了多少钱?”员工担心,“从煤炭行业转型的企业尚未走上正轨,一个亿捐出去,公司再需要投钱时会不会捉襟见肘?”刘庭杰却想得比谁都明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先富起来,我不断奋斗就是想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我靠煤炭起家,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国家又是人民的,回馈于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从2014年年底开始,老井村400户村民陆续搬迁新居。楼口放上一挂喜庆的鞭炮,阳台上挂上一串鲜艳的辣椒,分到了108平方米三居室的村民刘玉山说:“老井村人的生活,从没像现在这么红火过。”
自豪:“老井精神”在更广泛地传承与传播
老井村的路宽了,水通了,新居建成了,刘庭杰的思绪却从没停下来。新居建成后腾出的老宅可以拆除进行土地复垦,根据老井土地的土质和资源禀赋,可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期建设中,他准备再拿出一部分钱,引导村民入股,享受分红,使人人都成为企业的股东。“村里有了梧桐树,还怕凤凰不往回飞吗?”
老井村的步伐不止于此。今年6月25日,在老井村2500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柳树沟乡一棵树村,两位村支书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棵树村村支书叶尔江告诉刘庭杰,一棵树村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安置村,牧民们虽然有了稳定的居所,人均收入却仅能达到刚脱贫的水平。刘庭杰当即表示,要跟一棵树村结成帮扶对子,老井村将在一棵树村建立牛羊肉屠宰深加工企业,包销一棵树村牧民的农牧产品。锦鹏集团还将为牧民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培养一棵树村村民的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让他们早日有能力增收致富。
最让老井村人觉得骄傲的,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井精神”正在更广泛地传承与传播。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老井村形成了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几十年来,300多户村民几乎没有红过脸。搬进了村民新居,连楼道里的卫生都是谁家起得早便把上下几层一起打扫干净。“村里条件好了,心情自然就好,干嘛还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讲呢。”妇女主任李银芬现在成了村里的大忙人,舞蹈队、舞狮队、豫剧团,村民们的业余生活红红火火,全靠她跑前跑后地张罗。
在刘庭杰的带动下,老井村出了不少“小刘庭杰”。村民景振锋开办石料厂赚下了钱,村里谁有困难,他总要上门看一看能否帮衬一点,别人冲他竖大拇指,他说:“老刘干大事,我就帮衬着干点小事。”
锦鹏集团内设了党支部,带领数千名员工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近年来,在刘庭杰的带动下,员工们也乐善好施,纷纷为慈善、助残、助教、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
最让老刘欣慰的,是在一个夏天,他发现自己开办的酒店里多了十多个学生模样的实习生,一问才知道,自己刚刚二十出头的儿子已经背着他连续几年悄悄资助了十几个上学困难的孩子。“我多年忙着村里的事,忙着企业的事,总是愧对家人。知道儿子捐助学生的事后,我觉得,我这个老是‘看不到影儿’的老爹算是没白当。”刘庭杰一脸灿烂地说。
如今,刘庭杰越来越喜欢到那口沧桑的老井旁走一走,转一转。
从老井向西走一公里,是他曾经从小住到大的三孔破窑洞,再往西走两公里,是村民们居住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今昔对比,刘庭杰感慨良多,“年纪越大,越觉得共产党员要像这口老井,把浑身的力量都无私地奉献出来,乡亲的日子和自己的心里,都会像这井水一样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