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央主流媒体来到江西省横峰县,走村串户,映入眼帘的是水清、山青、树绿映衬着白色农家楼阁,每一个村庄就是一幅山水胜景,处处展现着自然美、环境美、笑脸透着心里美,听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要好!”话里话外,流露着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蝶变缘于何?尽在横峰聚焦建设、治理、管护、监督等重点环节,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多措并举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战,让昔日“远看像幅画,近看脏乱差”的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今日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的新农村。
来到姚家乡滩头村,记者眼前一亮,看到的不是院门围墙大瓦房,而是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小楼房,分列在道路两旁,庭院花草绿意盎然,既是家景也是街景,整个村庄看着通透又敞亮。
姚家乡分管领导胡少华告诉记者,为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姚家乡创新了基层党支部+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友促进会、村民互助会的党建“1+4”治理新模式,村民理事会成员从威望高、能力强、办事公道的党员骨干、致富能手和优秀村级后备干部中产生,在乡村管护、宅基地改革、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项目建设和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决策、执行情况和集体资金、重大项目强化监督,增强了村委会工作执行力度;乡友促进会由在外工作、经商、务工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具有见识广、信息多、资源丰富的优势,主要帮助村民创业致富;村民互助会由村民推荐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致富带头人等担任会长,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该模式在滩头村落地后,拆除危房27栋,牛猪栏、旱厕95座,围墙2450米,环境整治3.3万平方米,成为了全乡第一个“无墙村”。
2016年以来,姚家乡集中拆除危旧房屋、旱厕、猪牛栏、旧仓38700平方米,拆除围墙1.2万米,改房15.6万平方米,改水850户,改厕658户,改塘28口,改沟3.5万米,改路27千米,环境整治32.6万平方米。通过集中整治,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高了,新建的黄道故居、忠义滩头、礼孝东山、好客王家、耕读传家苏家塘等一批村庄变成了景点村,所有村庄实现了“整洁干净、和谐宜居”。
有了“面子”,还要有“里子”。苏家塘围绕“人的新农村”建设,秉承“耕读传家”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以生态提升变新景,就地取材,用瓦罐、石磨点缀,用生态建材,营造留住乡愁、疏密有间、竹林摇曳的村庄美景;以文化传承树新风,家家户户门窗上贴有融入农耕、读书、德孝等文化内容的剪纸,映射出“种好田、读好书、做好人”持家立身的优良传承,活动中心灿烂的笑脸墙,展现着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一个“人居环境改善,人文品味提升”的新苏家塘由愿景变成了现实。
无独有偶,在好客王家,错落生姿的七彩房独具特色,外墙上一幅幅手绘画精致美观、寓意引申深思,白墙上悬有王家祖训家教,时刻警醒后人。还有一面特殊的墙,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团队亮风采,工匠亮精神,学生亮成绩,村民亮梦想,亮出了好客王家奋斗中的幸福生活。
不仅姚家乡,如今在横峰县,随意走进一个村庄,都是干干净净,乡风和畅,各具特色,“点滴美”变成了“处处美”,显现出横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品质。
来到红桥场练家分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外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旁边写着:知青故里,五福练家。一幅幅知青3D立体墙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场支部副书记费文兴告诉记者,红桥场曾经是知青下乡安置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挖掘知青文化,建设了知青文化馆、知青食堂、知青农场、知青之家,举办了两届知青文化节,邀请到了全国500个知青,让他们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同时还与旅行社等机构合作,传播知青精神和农垦文化,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了全县乡村游的“打卡地”, 集体经济也在逐年提升。
莲荷乡夏阳村保留了村庄原有的林田塘,植入庭院经济理念,用生态的手法改造邻里空间,利用与药植园毗邻的优势和百亩良田的资源,规划栽种各类作物,展现着大地艺术、最美田园。乡党委还组建了乡旅游公司,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贫困户滕富进也在村里开起了小商店,生活有了稳定收入,开始走上致富路。
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告诉记者,现在全县660个25户以上村庄实现了100%自然村干道和入户道硬化、100%农户饮上了干净水、100%农户住房安全、100%村庄通电、通广播、通网络,初步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党建引领、系统推进、民主管理、产村融合”富有横峰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十四五”将把主要精力聚焦到乡村振兴,把各方力量集结在农村舞台,把更多资源倾斜在农业农村,将横峰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生态优美、生命阳光、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