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全国劳模九村合作会议(以下简称劳模村合作会议)在重庆市高新区海龙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位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村党组织书记汇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
跨村联动,建立交流与互助平台
首届劳模村合作会议在2019年召开,却筹备了许久。时间回溯到2012年,彼时为更快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来自全国26个省份的53位村干部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村干部研究生课程研修班”课程学习。这也成了他们寻求合作发展的契机。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受到鼓舞和指引的9位劳模村党组织书记决定联手合作。首届劳模村合作会议的成功,坚定了他们继续开下去的信心。他们商定要每年举办一次,每次吸收9个新成员村,计划用10年的时间搭建起一个拥有99个成员的全国性合作平台。
“没有相关平台,我们村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重庆市高新区海龙村党委书记鄢静说。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湖北省东宝区浏河社区。该社区党总支书记苏玉梅说,城市人口有到乡村休闲旅游的需求,乡村有优美环境和特色产业,但是在一些地区,这种需求与供给有些脱节,缺少中间的连接环节。
在劳模村合作会议上,劳模书记可以将本村的独特环境、特色产品、历史文化等进行介绍,向参会书记抛出橄榄枝,进而达成合作协议;也可以结合本村特色,加入已有的合作项目,从而起到互相帮助、互利互惠的效果。除此之外,各村也可以在合作会议上共享资源,如果两个村互相拥有对方所需的资源,那么这两个村就可以开展合作,主要形式是相互之间推介旅游项目,互换旅游客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双向流动,以达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效果。
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书记闵洪艳表示,虽然堰河村在加入合作会议之前就发展得比较好,但是存在着“闭门造车”的问题,需要换个角度,看看其他村子的做法,思考更适合村子的发展路径。
借助联席会议的形式,参会的劳模书记不仅可以将先进的探索办法、有益的实践举措、创新的想法规划在会议上进行分享,而且也可以将发展中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听取其他劳模书记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反思优化已有发展策略。同时,会议通过讨论的形式,还可以让不同的发展思路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达到改进落后发展观念,优化已有发展思路,创造新兴发展思想的目的。
“村子贫困,没有资金,缺少项目,发展不起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楠木桥村书记谭泽勇在介绍村子的发展困境时说。
“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参会的村书记们一致认为这是可行之计。事实上,参加劳模村合作会议的村子中有先发展起来比较富裕的村子,也有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子。通过结对帮扶,由富裕村提供“启动资金”,落后村用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待发展起来之后通过返还农产品、提供免费旅游、给予优惠政策等方式回报富裕村,也可以同富裕村开展进一步合作。楠木桥村就是靠着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杨家窑村一次性提供的300万元资金,撬动了产业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获得了国家支持和扶贫贷款,吸引了市场资本加入,发展得越来越快。
立足优势,重点谋划康养产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人推崇。作为本次会议研讨的重点,康养产业成为热议主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育康养产业将成为今后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
打造类型多样、富有特色的康养项目成为参会代表的一致共识。类型多样的康养项目建立在各村的丰富资源上。依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文化度假村,可以让游客在收获文化体验时达到“养心”的效果;依托乡村优美环境、怡人风景,建造养生养老园区,可以让人们在感受自然之美时达到“养身”的效果。富有特色的康养项目则以各村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参加本次合作会议的村子来自全国13个省市,所处地区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从本村优势资源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康养产业道路是村子长久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合作会议上,针对如何让康养产业落地,劳模书记们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将村庄放在区域中加以综合研判,把乡村内部资源整体考量。城郊村要依托城市发达的交通网络,在城市周边适当的距离,发展以周末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康养产业,最大限度地吸引城市消费。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村特色,对接消费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培育内容多样的康养产业,增强乡村产品的竞争力。发展诸如采摘园区、风情民宿、户外运动、养老基地等康养项目。对于没有特色资源的村,以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方式加入已有的康养项目,参与经营管理,获取红利。
网上搭台,共享模式破解营销困境
各参会村的产品虽有特色,但是这些特色资源量小且分散,难以规模化营销,经济效益比较低。互联网是解题的关键,如何用起来、用好,往往非一村一庄所能办到,即使勉力而为,也存在不经济、效率低等问题。
“举办全国劳模九村合作会议,目的就是让有资源的村子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为没有资源的村子带去资源,将多方资源聚集起来办大事。”本次合作会议的轮值主席鄢静说。
与会村书记认为,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将打破农产品销售困局。线上销售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各村的农产品走出农村,走进网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集中销售。线下销售则注重真实感受,可以在有条件的劳模村建立农产品体验店,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各村农产品,从而积累客户资源。多村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分散搭建互联网平台及营销投入大给村子带来的压力,而平台新成员加入边际成本低的特点,也可以吸引更多村庄。
据鄢静介绍,海龙村、杨家窑村以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一起策划的乡村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平台项目今年已经启动。目前,已经有一些村庄加入这个项目,并且开始做产品对接。明年,该项目将吸纳更多的村子加入。
该项目准备让消费者康养旅游的同时,在线下实体店体验农产品,积累客户资源,并逐步让客户参与线上购买。此后,将项目重心转移至线上,让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线,开始线上运营。最后,将劳模村合作平台推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