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该市针对大型养殖企业少、产能减少多的实际情况,高位规划,抓龙头,促转型。至今年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51.67万头,出栏165.09万头,分别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04.6%和75.04%,规模场能繁母猪增加26.58%,以复产增养、扩规提效为支撑,创造了生猪科学复养、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湘潭模式”。
恢复信心是前提:从养殖场怕养难防到敢养能防
非瘟疫情发生后,由于缺乏防控疫情的信心,不少养殖场户在疫情面前望而却步、踌躇不前,迟迟不敢复养增养。
湘潭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严抓实,为恢复养殖场户信心、推进复养进度,采取了六项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是堵疫情。疫情期间全市设立21个临时检疫哨卡,全面封堵疫源,广泛开展疫病检测,严格执行点对点调运。
二是抓防疫。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补齐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短板的10条措施,认真抓好落实,提升了防疫工作水平。湘潭顺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非洲猪瘟期间将所有存栏生猪进行分批次出栏,出栏后对场区进行全方位消毒及栏舍改造,目前已恢复产能70%以上。
三是严执法。农业、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有奖举报,从严打击违规调运和售卖病死猪肉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办动物防疫案件36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6个,司法移送16人。
四是强培训。先后举办非瘟防控和生猪复产培训班10多期,对全市1000余个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全覆盖轮训,组建非瘟防控专家服务团,指导养殖业主完善生物防控措施。
五是抓示范。先后选择15个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开展复养试点,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六是加激励。市县两级出台扶持政策,共拿出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其中复产激励资金3000万元以上,重点对引进种猪、复养示范、生物安全、增养扩规及新建猪场进行激励;湘潭县设立了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380万元。
六项举措确保了养殖场户复养信心逐步恢复,加之市场预期良好,复养增养来势喜人。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复养率达81.63%,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1个,新增产能80万头;湘乡市至9月底生猪存栏62.08万头,完成任务的110.86%。
转变方式是关键:从小散户半壁江山到规模户担当主力
尽管非洲猪瘟疫情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场灾难,但湘潭市更把它看成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机遇,提出了生猪产业要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健康养殖方式转变、从单纯养殖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的发展思路。
一是扩规模。支持规模场复养增养,鼓励现有规模养殖场和社会资本投资生猪规模养殖,全市970家规模养殖场停产率最高曾达60%以上,目前复养率已达80%以上;新建规模养殖场22个,生猪规模养殖比例由原来的52%提高到70%以上。强强联手,湖南国英食品有限公司、韶山市长久食品有限公司、韶山成旺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还联合组建了汇弘实业有限公司。湖南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扩繁场。
二是转模式。先后引进正邦、正大、海大、新五丰等上市公司或养殖龙头企业到湘潭投资布局,这些企业普遍采用最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数字养殖技术,广泛采用“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和帮助广大中小规模养殖户走向市场,极大地提高了该市生猪现代养殖水平。据初步统计,该市现有规模养殖场中,有40%以上已和这些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明年产业布局完成后这个比例有望达到80%以上。
三是延链条。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汇弘实业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线尽快投产见效,鼓励伟鸿、三旺等加工企业抓好产品种类开发和精深加工,引进正邦、东方希望集团在该市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全面促进生猪产业前延后伸、上承市场、下接要素。
今年该市生猪产品出口创汇有望突破1000万美元。
龙头带动是动力:从养殖户单兵突进到大龙头纵队推进
为解决产业链企业多而不大、龙头不强的局面,湘潭市着力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
一是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国内外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引进正邦、正大、海大、东方希望、新五丰、双胞胎等产业头部企业到湘潭投资兴业,支持和鼓励乡贤人士、能人志士投资生猪产业。目前,全市共引进生猪产业在建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57.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产能200万头以上。
二是扶项目。该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整合国家、省级支持生猪产业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生猪复产重点项目建设,分管市领导何俊峰、刘永珍多次专题调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地、审批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困难问题,市级建立项目建设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优服务。市里出台推进生猪复产的政策意见,建立专班跟进机制,重点企业明确专人对接、重点项目明确专班推进,建立项目建设“一站式”审批机制,缩短审批流程,落实生猪产业项目用地、用电及占用林地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只需专注于项目建设,属地部门统筹协调审批手续及周边关系。
目前,该市由龙头企业直接生产和带动发展的生猪产能已达100万头以上,到明年底将达到220万头以上,龙头带动率有望从2019年的不到30%提高到80%以上。
同时,湘潭市保护和利用好沙子岭猪特色产业资源,抓质量、强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强带动,该市生猪产业由一个环保隐患大的产业转变成了一个绿色生态产业、由一个对地方财政有压力有负担的传统产业转变成了一个富民增收增税的新兴产业。
对生猪特色发展、促进增收,湘潭市雨湖区委副书记赵波感触良深:“从产品低端化到产业特色化,特色发展是方向;从富裕养殖场主到富村富民,促进增收是目的。”该区认真落实市里决策,效果非常明显,如在区内建有养殖场的新湘农公司通过举办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高峰论坛、挑战最大红烧肉吉尼斯纪录、沙子岭猪全猪宴等活动,开发了毛氏雪花猪肉等高端品牌猪肉,在长株潭开设连锁专卖店20余家,联合电商企业年销售沙子岭猪肉类深加工制品2000余万元,同时实现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据统计,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的财政预算对沙子岭猪资源进行持续保护,建立了由1个资源场、2个扩繁场、20个养殖基地组成的繁育体系,年出栏沙子岭猪及杂优猪达到30万头以上,今年9月份以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为育种素材培育的湘沙猪配套系(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成为湖南省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全市养殖环节可实现利润40亿元,其中农民养殖增收达到20亿元以上;另外生猪产业项目投产后还可提供3000余人的就业岗位,数十个项目落地投产流转了集体土地4万余亩,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200万元以上;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除了让当地农民获得产业链增值效益外,加工环节也为地方财政每年带来了不少于3000万元的税源,实现多赢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以优质湘猪工程实施为契机,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加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生猪产业大市向生猪产业强市的历史跨越。”湘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良丰充满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