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拍脑袋决策、一碰“难墙”就回头……陕西沿黄扶贫路为何堵在“最后一公里”?

   日期:2020-11-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zgny.com    浏览:44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陕西沿黄公路:观光“望景兴叹” 扶贫“打了折扣”》,聚焦号称陕西最美的“一号公路”沿线,扶贫效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陕西沿黄公路:观光“望景兴叹” 扶贫“打了折扣”》,聚焦号称陕西最美的“一号公路”沿线,扶贫效果“冰火两重天”现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村庄变身明星旅游村,而没有连接上主动脉的村庄,只能守着运不出去的农产品“望路兴叹”。

据查,这条公路耗时8年,全长800余公里,总投资64.5亿元,不可谓不用心。其最初的目的,就是借建设交通大动脉,发展出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城镇发展等诸多功能的经济带。

沿黄公路的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初衷。但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不同,由各市县分年、分段修建的模式,导致部分路段建设标准不统一,有的按三级道路标准,有的按农村道路标准;各路段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要想下车看景只能随意停在本就不宽阔的公路边,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引发游客体验不佳。“观光路”效果大打折扣。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连接到沿黄公路的村镇,村民收入和产业发展都有显著提高;反之则成为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事实充分证明,“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面对修建完成的主动脉,部分市县两年多没有打通毛细血管。“扶贫路”效果大打折扣。

新中国历史上,勒紧裤腰带修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期,必须要把好钢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刀刃上,把好事办好办实,才是真的好。否则,群众应享到的福利被打了折扣甚至“打了白条”,为民办事的初衷也会大打折扣。

真正把好事办好,“接地气”是前提。地方政府不能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决断,单纯为完成任务而修路。需要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不仅依据地质条件进行规划,更要真正深入沿黄各村镇,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避免沿黄公路大段“不沿黄”的现象。

真正把好事办好,“有担当”是关键。面对已经建成的交通主动脉,各县市应积极主动作为,克服困难打通毛细血管,将不被外人熟知的景点串联起来,将被人遗忘在角落的村镇连接起来,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会创新思路,一碰到“难墙”就回头,很多初衷必然会落空。

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先手棋”,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凝聚的是党心民心。监管部门不妨主动出击,将工程建设预期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将花了钱的好事办好,真正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不便而掉队。 (刘婧宇)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