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省寿光市组织召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研讨会。来自北京、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甘肃等省(市)品种登记工作负责人及吉林白城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有关品种DNA指纹检测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作为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种业管理制度创新,2017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充分激发了我国特色作物种业市场活力,29种作物登记品种数超过2万个,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为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会议认为,品种登记制度是品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历经三年实践检验,更加坚定了制度自信,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将采取更加严格地管理措施,强化技术支撑手段,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会议强调,品种登记制度是补齐非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品种登记工作发展成熟。要以放管服改革精神为基本遵循,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坚持品种登记管理与市场监管两手抓、两手硬,以品种登记制度实施规范品种入市,以种子市场监管治理违法行为,切实让品种登记制度放出种业市场活力和品种创造力,管出质量和公平,促进优胜劣汰,推进特色种业健康快速发展。
会议就进一步规范品种登记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形成共识。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品种登记审批程序,严格品种登记命名,统一登记受理审查尺度;二是要加快DNA分子检测技术研发应用,在已有基础上健全登记品种分子指纹库,为品种差异性鉴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要严厉打击品种登记违法行为,维护种业市场秩序,促进非主要农作物种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