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秋草黄。走进乌兰毛都草原,牛羊悠闲肆意地踱步吃草,收割打捆的牧草星罗棋布,丰茂的草地随着丘陵铺洒到尽头,连接着旷远的蓝天白云。
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农区、林区、牧区渐次过渡,错落有致。由于山高路远,这片富饶的大地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牧民与外界的交流有限。于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借助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平台,用自己的力量带领着这里的人们探索新的可能。
大山中的科技特派员
“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铿锵有力的话语来自63岁的孙显富。作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李翠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孙显富是大石寨一带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我们兴安盟的大环境和这山上的小气候最适合种植沙果。”放眼望去,孙显富的100多亩果园已硕果累累,红彤彤的沙果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越发明媚动人。
要致富,种果树。1990年,孙显富承包了30亩果园,开始摸索沙果的种植要领,这一钻研就是30年。如今,家庭农场的基地里种满了30多种果树,“这株是寒富苹果,果子大,颜色红。那株是本地的李子,汁水多,味道甜。”走到哪里都要带回来一两株果树苗,已经成为孙显富铁打不变的习惯。“我就是喜欢种果树,喜欢试验新品种。”
时间会告诉我们坚持与努力的意义。100亩果树、110亩苗木,孙显富早已是年收入百万元的大户。但是一人富不算富,在他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果树。三星村共300多户人家,120多户都吃上了“沙果饭”,其中38户贫困户还得到了孙显富的“特殊照顾”,给贫困户提供果树苗,送给他们专业的修剪工具,手把手教学。不仅如此,到了收果季节,孙显富还会雇贫困户帮忙,让他们既学习技术又增加收入。如今,整个三星村的果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5000亩。
“我的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只要他们想学,我都愿意教、免费教。”谈及此,孙显富很是自豪。每年,他都为村民免费进行果树种植培训,并将自己试种成功的树种推荐给大家。“摘果时要轻摘轻放,鸡蛋怎么放,果子就要怎么放。”精心侍弄、小心采摘,孙显富深知,保持好的卖相才能卖出好的价格,一年的辛苦才不会白费。“我们的商品果每斤能卖到1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哈尔滨、吉林、大连的客商都开着大卡车上门收购。”
“‘大枝亮堂堂,小枝闹殃殃’,这就是说大枝要稀疏,小枝要稍微密集,这样明年才能多结果、结好果。”从10月中旬开始,孙显富就要开启他的“剪枝之旅”,“我剪枝都剪到呼和浩特去了。”果树是大自然的馈赠,“山上都种满了树,既可以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又可以让大家伙儿的腰包鼓起来。”
乡村里的电商探索者
“以前家里穷,都是靠着乡亲们你十块我五块凑钱上的学。我也没什么太大能力,就力所能及地为大家服务。”站在记者面前的是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齐晓景,朴实的语言、踏实的作风,这个36岁的蒙古族姑娘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作为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齐晓景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留在大城市,找个好工作,这似乎应该是她今后的发展轨迹。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08年,齐晓景回到了家乡,并投身到科尔沁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中。走家串户了解民情,乡间邻里排忧解难,4年的村干部工作,远峰村500多户村民的家庭情况齐晓景如数家珍。怎么带动村民致富,也是齐晓景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次赴辽宁的考察交流中,当地的蔬菜大棚深深吸引了她:一年四季都能赚钱,一个人就能管两三栋大棚。于是,村干部工作一结束,她就租了两栋温棚开始创业。
“先是种了半年平菇,后来又尝试种草莓。2014年,我和其他4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大棚蔬菜水果种植、采摘、互联网配送和家庭农场观光旅游。”尝到创业的甜头,齐晓景开始谋划更大的平台,同一年,合作社电子商务中心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合作社。
“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春天种茄子、辣椒、豆角、叶菜,冬天种小西红柿、草莓等。房前屋后的3分地,就可以为老两口增加不少于2000元的收入。”齐晓景今年和80户村民签约,保证他们的菜能卖出去,并且卖出高价。按照网上订单,合作社实行专车配送,“8点前给机关、企业园区配送,8点后给市区及周边的家庭配送。”
前端农户,后端市场,传统种植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深谙其道的齐晓景针对不同人群量身打造不同的套餐。“我们在宝妈群里推出‘宝宝菜’套餐,将小朋友爱吃的小菠菜、小白菜、笨鸡蛋等搭配销售。”等到冬季,合作社还会在网上推出“饭包”组合,成员一起制作的农家走地鸡、冻豆腐,再搭配上庭院、大棚里的新鲜蔬菜等,很受大家欢迎。
“让本地人吃上本地菜。”这是齐晓景的奋斗目标。合作社不仅让村里的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还带动了当地300多户贫困户。“晓景,我们今年种点啥好?”村民的信任与平台的订单,是合作社最大的前进动力。
稻田边的农技大讲堂
距离突泉县城12公里的太平乡白庙子村,有一处悠闲自在的“桃花源”。这里稻浪翻涌、鱼虾满塘、牛羊成群,除此以外,还有一群年轻的身影。
成立于2013年的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现有水稻1100亩、谷子1200亩、甜菜1600亩、玉米740亩,养殖肉牛102头、乌骨羊123只、乌头驴50头、山羊1000只,集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绿色农畜产品发展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实地培训,自己动手。”迎着稻香,农场主高金柱正在田埂上为扎赉特旗96名高素质农民授课。
“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答疑解惑,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让学员们能集中精力,系统地学习。”高金柱介绍,培训采取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1个小时的军体课。培训期间学员们同吃同住,可以更好地学习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农牧技能培训班至今已举办16期,培训总人数达1280人,“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要让年轻人看到、学到、做到。”他说。
依托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金柱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掌握种植养殖技术。目前,已经有近20名贫困群众通过培训掌握了专业技能并顺利脱贫。“今年,我们还准备改良肉羊养殖品种,通过胚胎移植新技术增加育肥羊养殖。”高金柱说,农场将雇贫困户参与养殖,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技术,每月还能让他们增加1800元左右的收入。
几年来,金柱家庭农场通过资产收益和牲畜代养的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184人实现稳定增收,年增收达1500元。
走进美丽的兴安盟,感受着内蒙古人民的热情与爽朗,也感叹着他们的勤劳、智慧与善良。无论是痴迷果树的孙显富,反哺家乡的齐晓景,还是注重培训的高金柱,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酸甜苦辣。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