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然而,有关“低保”的谣言,不但扰乱网络秩序,还对群众的生活与政府部门正常办公造成不利的影响。揭穿伪装,还原真相,这些“低保”谣言,让您一次看清。
谣言一:低保新生可领万元助学金
网传消息称:今年有考上二本的家庭困难学生,可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家庭困难证明到市工会领取2000元的秋季助学基金!低保户新上大学学生,可去教育局二楼报名,一年一万(元)补助。
真相:查询发现,该条消息已在网络上传播多年,多地官方部门以及权威媒体都已辟谣。
谣言二:有2万元存款就会被取消低保资格
一则有关“农村低保家庭拥有2万元及以上的存款将会在五一之后被重点查处,发现者将直接取消低保资格”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关注。
真相:根据《法制日报》2018年12月7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亟需修订》报道,广东省佛山市80多岁老人确实曾因名下存款超过两万元被取消低保。
然而,这只是个例,民政部门并没有相关规定。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低保补助与退出低保的标准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全国统一一口价2万元,也不符现实。
《洛阳晚报》表示,低保资格认定和取消,都需要参考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和家庭刚性支出四个基本要件,不会单凭家庭存款来认定。
《农民日报》文章点评这则谣言:过于武断,偷换概念,实在可恨。
谣言三:28岁未婚属五保户 每月可领低保
网传消息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晚婚年龄(男25岁,女23岁)28岁还没结婚就属于五保户,可以带上身份证和民政局开的未婚证明去当地领取每月500元的低保。
真相:查询发现,28岁以上正常健康的单身人士在全国各地都领取不到所谓的“低保补贴”,因为没有这样的政策。《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在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另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指出:2014年,国务院公布施行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城乡“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我国城乡特困人员保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所以,“五保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应该统一称为“特困人员”。大龄单身青年并不属于特困人员,更不可能领取到所谓的“低保补贴”。
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在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中,广大网民要学会辨识信息真伪,不可盲目相信,要不断提高自我科学素养,不要被那些虚假信息所欺骗。
来源:福建辟谣(林锦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