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蔬菜种业作为我国种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产业,目前几乎所有的跨国蔬菜种业公司均在我国设立了独立的研发基地或营销机构,规模化开展品种研发、示范推广与营销。发展至今,到底“洋种子”占我国蔬菜市场多少份额?蔬菜上是否过度依赖“洋种子”?中国蔬菜品种与国外的相比有哪些优劣势?我国蔬菜种业亟须破解哪些问题?
对此,中国蔬菜小编进行了一番调查与采访。
我国蔬菜自主选育品种占主导地位
实际上,早在2017年10月,原农业部就召开过“就十八大以来种业改革创新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专门针对媒体报道“洋种子”冲击我国蔬菜种子市场作出回应:
我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3.3亿亩,目前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占到87%。5年前,国外蔬菜品种市场份额占20%左右,现在下降到13%。大宗蔬菜如辣椒、番茄、大白菜、甘蓝、黄瓜等等,都是以国产蔬菜品种为主导,这些蔬菜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大。
例如辣椒,我国种植面积大约在3200万亩,据辣椒育种专家马艳青研究员介绍,目前国产品种的种植面积估计占90%以上。
但是,为什么总有人说“洋种子”占到80%?这主要是像青花菜、杂交抗病菠菜、杂交菜用胡萝卜、耐抽薹大白菜这几类蔬菜作物,它们的国外进口种子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不过据统计,这些国外品种占有率比较高的蔬菜,总种植面积不超过1000万亩,总体影响非常小。
另一方面,过去国内个别地区国外蔬菜品种占比高,令大家深刻印象。例如“我国蔬菜之乡”寿光,据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市农业农村局数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寿光生产上以进口品种为主,2008年进口品种占60%。近年来随着蔬菜种子国产化取得显著成果,目前进口种子占比下降到30%,国产种子占比70%。特别是除菠菜、青花菜、胡萝卜、彩椒、大红果番茄等个别作物国外品种占比60%~80%外,黄瓜、圆茄、苦瓜、甜瓜、樱桃番茄等作物国产品种占有率已达85%以上。
实际上对于“洋种子”,大家应该客观地、科学地看待。引进国外品种,有利于丰富居民的“菜篮子”,可以满足国内种子的余缺调剂,有利于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正如有专家所讲,种子与芯片完全不一样,相比“洋种子”,国产种子有差距也有优势,有软肋但不致命。在市场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洋种子”,无论对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国内育种者来说,都是有益的。
不过生产上确实有不少菜农朋友感觉国外的品种更高端、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国外蔬菜品种有哪些优势值得借鉴?我国品种又有哪些软肋有待完善呢?对此,中国蔬菜小编采访到多位业内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国外品种的优势有哪些?国产品种的软肋是什么?
受访专家大体上认为,国外蔬菜品种的一致性更好,在“育种理念”方面优势更明显;而国产蔬菜品种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在对主流品种的研发上更具经验。
★马艳青:国内辣椒育种理念和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关于辣椒品种,我国辣椒育种专家、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马艳青副厅长在采访中提到:国外辣椒品种的优势主要在设施栽培方面,尤其是长季节栽培上,其次在观赏彩椒、鲜食朝天椒上占比较大,这与种质资源的积累有一定关系。从品种特性来看,国外辣椒品种在耐低温弱光能力、连续坐果能力、整齐性一致性上优势明显。
在种植面积上,我国辣椒品种占国内主导地位,在品质口感(更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抗逆性等方面也普遍优于国外品种。但是,我国辣椒品种在“技术层面”上仍在追赶国外,这体现在育种理念(原始创新)和转化能力(品种整齐一致等)上不足,尽管,国内外企业都拥有成熟的育种技术。
从品种保护角度来看,国外蔬菜品种整体上比国产品种价格更高,而国内从业者品种保护意识普遍相对薄弱,存在相互模仿、甚至剽窃现象,这造成了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大家只好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甚至造成一些好品种过早“夭折”。这不仅贬低了国产品种的价值,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育种者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国内育种整体上有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行为,不愿做基础性研究,缺乏创新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李常保:番茄种业需要加强品牌打造
关于番茄品种,我国番茄育种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李常保研究员认为:
番茄上“洋种子”比国产种子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子商品外观、种子生产和加工精选标准更加严格,体现在种子饱满度、出苗一致性、纯度稳定性、种子消毒规范性上;二是品种遗传特性方面,同类品种通常“洋种子”的杂交种一致性更好,这通常是因为国外配制杂交种所用的父本和母本的选育代数多,性状纯合度更高些。
但是,近年来国内番茄育种也在快速发展。在品种遗传特性方面,部分国产品种,譬如水果类番茄育种和抗青枯病番茄育种方面,已经赶上并超越了国外同类型品种,具有区域性的优势。在优质高价良性经济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国内制种在加工方面越来越重视,种子商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内育种不断发展,亲本的稳定性和纯合度越来越高,相应配制的杂交种一致性也会越来越高。
不过,国内番茄种业在品牌打造上仍然十分欠缺。国外番茄品种的育种与商业化主体是企业,从育种、制种到商品种子销售,形成了一套良性、高效的运作模式,打造出了种子的品牌效应。而国内的番茄育种主体依然以科研机构为主,品种的商业化主体才是企业,这无形当中不利于番茄品牌效应的打造。
★王生玉:国内蔬菜种业创新不强
我国番茄育种专家、海泽拉启明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王生玉老师指出,这几年中国公司在配套技术的跟进服务上越来越完善。关键国内蔬菜种业的短板在缺乏创新上。
举个例子,国外非常重视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以及原始品种资源的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有大批人士专门从事这两项工作,尤其后一项工作,对提高原始品种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育种的效益有极大的作用。但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耗费漫长的时间与精力。国外非常重视创新,因为他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这能为有效保障育种者巨大的利益回报。而国内普遍缺乏品种保护意识,他们认为从这当中得到的利益有限,所以缺乏品种保护,这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创新,很多人只想着要快出品种。
此外,国外公司在系统性思维、前瞻性、各环节的细节把控上也值得国内学习。例如海泽拉曾经在50万粒某番茄种子中发现1粒带菌种子,当即决定整个批次的种子作报废处理,这还是在当年稀缺那个品种的前提下。王生玉老师认为,国外公司的品种价格整体上高于国内公司,因为贵在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上,国外品种的市场寿命也相对国内品种更长一些。但是他相信,“中国育种界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只要大家重视起品种保护,号召更多的人才重视品种创新,中国一定能成为种业强国”。
★赵前程:我国青花菜育种正努力打破被动局面
全国青花菜栽培面积100多万亩,虽然相对大宗蔬菜面积少很多,但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种垄断。专门从事花椰菜、青花菜育种的天津惠尔稼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赵前程总经理表示:
在青花菜育种上,国外公司研究起步早、更深入,他们对青花菜育种理念的理解、优良资源的积累等上相比中国企业更成熟。为了打破被动局面,2018年,“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成立,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展示示范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让国外公司感受到一些压力。
品种保护亟待加强
国外蔬菜品种的好,更多体现在种子质量好、杂交种一致性更高等方面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外种子企业注重原始创新、对品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等等,归根结底,是人家品种保护到位,商业化育种体系成熟。这些保障措施发挥出了品种本身的价值,使大家感觉“国外品种更高端”。
正如前面几位专家所讲,中国育种界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只有当大家重视起品种保护,号召更多的人才重视品种创新,中国才能成为种业强国。这需要中国蔬菜种业更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科研上的持续投入,对品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等等。
同时,我国对蔬菜种业的政策性保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中国蔬菜》2020年9期:“我国蔬菜种业现状与趋势”一文建议:一是构筑分工合理、机制高效的以科研院所为主的公益性基础研究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研发协同创新机制;二是完善蔬菜种业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蔬菜育种技术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营销体系;三是加大对育成品种的市场保护力度。通过制定品种登记过程中违规登记与侵权登记的处罚条例等一系列手段,保护育种者的积极性、维护种子市场的有序发展,等等。
近年来,中国蔬菜种业的进步有目共睹,我国蔬菜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不少蔬菜品种已经追赶上并且超越了同类型的国外品种。外界需要转变对中国蔬菜种业的陈旧认识,也要相信这个行业能越做越好。
未来20年,将是我国从蔬菜种业大国转变为蔬菜种业强国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中国蔬菜种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需要客观正确的面对并解决这些“症结”,客观、科学的看待“洋种子”。
相信未来中国蔬菜种业一定能成为世界蔬菜种业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