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本应该是每个中国人自然而然的放心选择,然而这些年,中国奶业经历了过山车式曲折路程,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跌至谷底再浴火重生的艰难旅程。
2008年“三聚氰胺”系列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至今仍有余温。加上糟糕的舆论环境,更导致百姓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难以快速恢复。
至此之后,中国奶业下定决心肃清每个生产环节,“建好舍、喂好草、养好牛、产好奶,重铸中国奶业的尊严”,成为中国奶业人的共同决心。
2007年-2018年,奶牛养殖场的数量从267万户减少到66万户,下降了75%,平均养殖规模从5头增加到了16头。散户不断退出养殖业。
然而从数据看,规模化养殖似乎并没为产量带来多少提升。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正是中国奶业最大的一个进步,在制约奶业发展的技术以及环境等因素尚未解决前情况下,绝不以质量安全为代价追求产值。
这是中国奶业从安全底线向优质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性过程。
奶源控制好了,监管也没有落下,可以说,在乳制品的监管上,中国最严格。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乳制品合格率达99.7%,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达99.9%。
2000年,我们的国产奶人均拥有量是6.39公斤,到了2018年人均拥有量为26公斤,可以说产能比2000年增长了3倍。但是,2018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为34.3公斤。
于是,在供给不足、需求上升的双重拉动下,乳制品进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奶瓶子里,同时装着优质的中国奶和为了满足需求的进口奶。
据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与发展研究所今年3月开展的居民乳品质量安全认知典型调研数据,消费者购买乳品时,优先选择国产知名品牌乳品占比47.6%,选择进口乳品仅占5.0%。
74.8%的消费者认为国产乳品十分安全或比较安全,消费者对国产奶质量安全认可度高于进口奶。
这无疑是对中国奶业人的担当与牺牲最好的回报。他们使中国奶业,从“小、散、低、差”局面一路突围,到今天转变方式,集约生产,甚至整合全球优质奶源资源,中国人的“奶瓶子”越来越令人放心了。
数据来源丨《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中国奶业年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制 图 | 谷雨杉
编辑、责编 | 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