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现代农牧业和高端食品产业,产业涵盖畜禽育种与养殖、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公司旗下企业70余家,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养殖规模较大的农牧企业。德康集团建有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拥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48重大专项等5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生猪关键育种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德康集团携手养殖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共同发起“智慧养殖产业生态圈”,大力推进“互联网+新农业”,在养殖、金融、贸易、营销和社会责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AI养殖生态圈,打造新农牧业生态模式。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与生猪养殖家庭农场主签订代养协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再与养殖家庭农场主签订入股合作协议,享受经营收益。贫困户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采取合作和抱团的方式,自筹资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投入生态猪养殖场,获取劳动所得及相关收益。在保障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循环、真正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培育职业农民、精英农民,打造传承家业成效显著,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产业兴旺。
培训学习 让养殖户更懂得如何养猪
“比以前我们自己养猪的时候省心多了!”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郭堰村的养殖户刘建明对记者说:“在没跟德康合作之前我就是个门外汉,他们的培训引导能让我们很快的入门。”德康集团建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对农户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从初级劳动者转变成为“懂经营、懂管理、会技术”的智慧农民,成为真正的产业主力军。在防控非洲猪瘟过程中,公司很多养殖理念受到了颠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工作组,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绩。
“当前生猪发展保供工作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千家万户来创业,让农户能够跟公司一起分享发展的红利。”德康农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姚海龙说:“集团的产业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司+家庭农场’,二是工厂模式,公司在地广人稀、物料充足的地方,结合地域特点,发展工厂化模式;在人口密集、成片土地较少的丘陵山区发展‘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通过产业把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起来。”
发展产业,离不开政府的领导。政府为帮助中小农场发展生猪产业发展会出台文件。同时,公司先后制订了《农场主补贴管理办法》《关于家庭农产技改升级相关事项的通知》《协助养殖户融资操作办法及流程》等文件,并为中小养殖场户提供选址指导、建圈指导、养户培训、生产指导、防疫指导、猪只回收等一站式服务。
具体做法是“五方合作、五化五统”。五方合作是政府帮助、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保险保障、银行信贷,政府引导使产业健康稳健发展,企业从规划、设计、建设、培训,整个运营管理经营主导,农户参与,做好保险保障,遇到一些疾病和生猪价格波动,通过保险公司参与进来,充分为产业加保险去风险。资金短缺通过银行借贷一部分。五化是指农民职业化、养殖智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肥资源化,五统是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物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销售。
控制风险 让养殖户的收入更加稳定
发展中小场户具体有“家庭养殖模式、村集体模式、扶贫模式”三种组织形式。通过新建、改建,扶持年出栏1000头以上农场规模。对确实不具备养殖条件,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就淘汰。能够改造的按照新的标准进行改造,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带动一批具备能够应对当前的防御压力、能够持续生存下去的家庭农场。
“资金采取政府补贴、银行借贷以及农户自筹,流动资金和保障资金靠企业。通过‘死亡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企业救助’控制风险,保证产业不受到疾病疫情和市场风险冲击。”姚海龙说。确实如此,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板桥村的养殖户廖长明对记者说:“可能比自己养猪的时候赚的少一些,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愿意合作,就在于这个收入很稳定。”
德康集团坚持生态产业布局模式和“种养加结合、封闭式运作”的发展思路、“公司+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模式,发展聚落式的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了切实的收入保障。在全国二十几个贫困县运作扶贫项目,如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松桃德康项目已建成投产,共有240户家庭农场参与,截至去年6月底,带动1万贫困人口。
同时,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能做到“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末端资源化”,助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家庭农场好,照顾老和小”“跑东跑西,不如跟德康养鸡”“跟着德康三五年,养猪可赚百万元”,现在有7000多户家庭农场和德康合作养猪。正常年份,一个农户一年能收入约20万元左右。市场行情低迷时,给农户相应补贴;猪价高位运行时,提升养户代养费,实行超价补贴。
“公司定位是用食品的思维做养殖,未来,实行智慧工程提档升级,把智慧养殖、AI养殖运用到项目上,引入智能化、科学化内容增加养殖产业的科技投入,变成立足于未来的养殖产业。”姚海龙说。记者 刘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