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住的房子本身就破烂,四壁透风,一场暴雨中,山上又滚落一个大石头,把柱子都砸断了,住不成了。要不是党和政府关心,我连一个‘窝窝’都没有!”近日,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胜利村村民佘小权坐在新房客厅里,幸福地说起自己生活的变迁。
佘小权是长期居住在深山里的独居老人。他的幸福生活,不仅在于村里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为他新修了60平方米的住房,更在于他获享国家惠民政策,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特困供养补贴,家庭年收入已超过1万元。
而今思南,深山群众走出贫困阴影,走向阳光地带,过上幸福满满的生活,眼前这位老人绝不是个例。
近年来,思南坚持“一个都不少”的原则,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仅去年,全县就出列贫困村121个,减少贫困人口2963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今年3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思南已正式退出贫困序列。
这份沉甸甸的脱贫攻坚答卷背后,隐藏的正是一个山区大县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着眼于解决贫困问题,思南快马加鞭抓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坚实,步步精彩。
眼下,走进思南大地,万山披绿,瓜果飘香,处处呈现秋收的喜人景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
仅去年,思南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县累计调整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19.12万亩。生态茶、果蔬菌、中药材、生态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和红薯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5.8%。
全县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值24.57亿元,创建500亩以上达标坝区7个、省级样板坝区1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0.8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认证6个。“思南晏茶”“思南黄牛”成为有影响力的地方农特品牌。
产业革命绿了山川富了民,易地扶贫搬迁则引爆了城镇发展。在思南双塘新城区,丽景社区早已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而这个社区的2002多户8000多名居民,正是来自全县各地的贫困群众。
在古镇塘头美丽的旗山下,小桥、流水、人家,来自周边乡镇的400多户贫困群众也在此安家乐业。乌江岸畔,山在水中、水在山中的三道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仅壮大了集镇规模,更是在纷纷享受着“江景房”的惬意生活。
近年来,思南主攻绝对贫困,加快推进城镇发展,开隧道、修大道、建新区,不仅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农村问题,更是一举突破“乌江峡谷”,迈开了城镇建设新步伐。
以双塘新城区为主战场的思南城市建设规划,总面积已达到50平方公里,一个中等城市悄然崛起在乌江岸畔。在这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医疗、体育、交通、旅游等服务体系领先发展,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成为日常景象。
教育是思南一张响亮的名片。立足铲除“代际贫困”,思南下足真攻实攻。去年,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级复核,正式入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启动整体搬迁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9所,第八中学扩建项目也得到加快推进。清理公建民管、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7所,乡镇公办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
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开展研学活动85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保持省市前列。思南中学申报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升类(二类升一类)通过省级评估。
教育、住房有保障,医疗亦然。思南加快建设铜仁市西部、乌江中下游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按三级甲等标准整体搬迁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思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全的项目。该院总占地占地270亩,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800张。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成为现实的思南,曾经守着乌江没水喝,而今开全省先河建设“大水网”工程,让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用上干净水。
据介绍,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思南累计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15个,总投资达17 929.20万元,解决了31.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山清水秀好风景,思南拥抱全域旅游唱响山水恋歌。自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部署以来,思南确立全域旅游“一盘棋”格局,全县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思南拥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开发重点旅游景区6个,发展和培育乡村旅游景区(点)10余个。先后荣获贵州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贵州乌江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温泉之乡等多张“国字号”名片。
仅去年,全县培育旅游商品企业3家,打造旅游产品4个,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17%、20.38%。
脱贫攻坚离不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诠释时代发展的辩证法,演绎山地拔穷根的新故事,乌江岸畔的思南,正涌动新潮,破浪前行。(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梁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