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战“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宝贵经验,探寻脱贫攻坚决胜“密码”,今天推出第五篇,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
2020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为了兑现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制度领航、基层深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一个又一个堡垒发起进攻。
慎终如始、从严从实,脱贫过程要扎实、脱贫结果要真实,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严”“实”这一要领必须镌刻在每一个共产党员心间,在扶贫工作中时刻牢记并践行。
抓牢抓实落细落地
以“无我”精神久久为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确保扎扎实实“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针对这一工作要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领导工作要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二是任务责任要实,做到分工实、责任实、追责实;三是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四是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
这一个个“实”字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和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铮铮誓言。
制度领航,政策措施“实”——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党中央不断“把脉症结”开出药方,在中国方案引领的航向下,逐渐搭建起“四梁八柱”。从中央到地方,将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从扶持谁、谁来扶,到怎么扶、如何退,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精准施策,谋划实、政策实,始终怀着为民初心,将这场硬仗的“路线图”严谨规划。
勠力同心,落细落地“实”——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是“中间段”、基层党组织是“最后一公里”,只有每一环节层层抓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才能勠力同心将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国脱贫攻坚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这些脱贫成效与广大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只有以“我将无我”的精神踏踏实实抓好战“贫”路上的每一公里,方能将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组“暖心”数据——目前,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
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对于奋战在脱贫一线的扶贫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时常牵挂,“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奉献付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助理研究员马峰表示,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以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着党的初心使命,类似于驻村“第一书记”这样的群体,他们把自己“掰开了”“揉碎了”,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作为脱贫攻坚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基层人员仍不能有半点的麻痹大意,在这最后关头,要确保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严从实狠抓作风
提高脱贫质量 防止“数字游戏”
脱贫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数字游戏。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抓好工作,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
落地落细抓工作,从严从实抓作风。扶贫领域的“严”字,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反复叮嘱。
不能急功近利——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脱贫绩效监督——2020年1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叮嘱,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冲刺阶段,提高脱贫质量刻不容缓,在作风上更要严格绷紧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十九届中央纪委就印发工作方案,决定从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当地实际,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25日,中央巡视组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26个地方和单位全部开展“回头看”,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巡视首次“回头看”。从对脱贫攻坚开展专项巡视,到开展“回头看”,巡视政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有力推动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跟进到哪里。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2019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紧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风险隐患,坚决查处相关腐败问题。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万件,纪检监察机关剖析典型案例,推动举一反三、持续深化纠治。
措施严、工作严、作风严,面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只有上下同心,压实责任,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才能够续写减贫的“中国奇迹”。
心怀国之大者 务实功求实效
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进度已到了“最后一公里”,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脱贫摘帽扶贫结果的“严”和“实”不容忽视。
决战决胜之时,面对疫情、汛情带来的“加试题”,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如何化危为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对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至关重要。
针对如何摘帽、如何防止返贫等关键问题,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解决好“如何退”这一环节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贫困县摘帽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早建机制、早作规划,做到对脱贫摘帽过程和数量“心中有数”。
从“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到“扶上马、送一程”,对于脱贫攻坚成果的检验映射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真正严谨严格地从实处为民着想,力争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动态监测、科学评估.......种种考验面前,对脱贫结果的评估更要严格真实,确保一个都不掉队。只有踏实走好脱贫攻坚每一步,才能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
相对贫困问题永远存在,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永无止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
“脱贫攻坚的成绩来之不易,放到国际上进行比较更见含金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宏山告诉记者,到2020年底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后,全国各地发展仍会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贫困地区摘掉穷帽子,也只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在贫困县全部摘帽后,反贫困将从针对绝对贫困家庭转向相对贫困问题,在公共政策上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支持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参与反贫困治理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谈到,攻坚克难要顺势更在人为,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要强化责任担当,越要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越要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国之大者在党和国家利益,国之大者在民心政治,国之大者在中华民族复兴未来。以国之大者之胸怀把握中国发展之大势,危机中就能生发新机、变局中就能开创新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程上,仍需以“无我”之精神接续奋斗,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以群众动力为基础、以实干笃定前行,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