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春种好时节。记者近日在沈巷镇德弘生态农业大棚里,看见农场负责人管大鹏戴着口罩,推着一台“头顶”育苗盘的小型农机从大棚另一头走来,他身后的土地上“长”出了两排嫩绿的青苗。
“这是刚刚投入的定植机,1.2亩大棚,3800棵苗,半个小时不到就能种完!”管大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记者眼前的这台农机个头不大,但“能耐一点也不小”。“农时不等人,年前育的苗必须要在春季按时种植,否则就要影响全年的蔬菜生产。”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工人无法返岗,蔬菜种植成了问题。“小家伙”上手后,老管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老管说,蔬菜定植用上了机器后,他的大棚蔬菜机械化程度现在已经超过了80%。“除了最后的采收还需要人工投入以外,从工厂化育苗到灭茬、土壤翻耕、春季定植,再到利用肥水一体化系统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各类农业器械的配合下,基地800多亩的大棚只需20多人就能完成春季定植和田间水肥管理等工作。同时,大量机械化的投入,也让员工能够错时进棚、分散施工,严格落实了不聚集、不扎堆的疫情防控要求。”
仔细查看定植机的操作后,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王志好研究员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用工难、用工贵一直以来是压缩蔬菜生产效益、制约全市蔬菜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这种矛盾愈发凸显。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市农业部门正在全力推广使用适合蔬菜大棚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并根据生产实际与科研单位研究改进方案,使之适应不同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作业要求。目前,政府还在谋划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民个人购置农业机械的具体政策,为下一步开展社会化农机服务,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率创造条件。
图为工人使用定植机播种。
记者 陈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