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杨文夫妇:让“癞头山”变成“花果山”

   日期:2018-06-1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101    评论:0    
核心提示:“昔日地岳坡,处处野猪窝;今日地岳坡,挂满致富果。”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地岳组,昔日的荒山已开垦成脆红李基

“昔日地岳坡,处处野猪窝;今日地岳坡,挂满致富果。”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地岳组,昔日的荒山已开垦成脆红李基地,林下套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山间建起生态养猪场,山下建起鱼塘。

说起包东村的变化,还得从杨文、游本玲夫妇说起。2001年以来,杨文结合家乡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做起了木材生意,赚到“第一桶金”。2014年,杨文夫妇俩决定到生态条件好的平庄镇包东村发展农业。他们成立了岑巩县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000亩荒山,决定发展水果套种中药材,与72户农户签订了土地入股“三七分成”的协议,其中3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让产业多元化,杨文夫妇结合市场需求,今年又引进青脆李、蜂糖李、中桃、寿桃等新品种种植,林下种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1200亩。目前有500亩脆红李已桂果,预计创产值50万元,1200亩中药材可创产值500万元。据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再过两年,脆红李、中桃等精品水果盛产后,每年至少创产值1000万元以上。

“如果没有他们俩,我也发不了‘药财’。”包东村马家坡组贫困户杨政兵高兴地说。在杨文夫妇的带动下,今年他种植太子参20亩,获得收成后可创收10万元。

如今,包东村的“癞头山”变成了“花果山”,特色种植蓬勃发展,夫妇俩已带动全村20余农户发展太子参、丹参、黄金银等中药材种植5000亩,预计可创产值4000万元。

张能秋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