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高兴
对于猪肉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和经销商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了,去年白条猪价格是二十一元左右一公斤,今年是十七元左右一公斤,价格降了,老百姓买的就多了,这对于市场里的经销商则是好事情,销量多了赚的就多了。
养殖户亏损
老百姓和经销商高兴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养殖户的利润。由于生猪行情不好,很多养殖户选择推迟出栏时间,平时喂到250斤到280斤就会出栏的猪,现在已经长到了350斤左右。
生猪从断奶到280斤的这个阶段,平均的料肉比是2.8:1,就是2.8斤的饲料可以转化成1斤的猪肉,然而由于推迟出栏,现在的料肉比达到了3.3:1,也就是3.3斤饲料才能转化1斤猪肉。推迟出栏,不能及时补栏,以及较高的料肉比,都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有的养殖户为了尽快将超重的猪卖出去,减少亏损,只能无奈的以五元一斤的价格卖给经纪人。以一头250斤的生猪为例,仔猪、饲料、医药费、水电费等养殖成本加在一起需要1540元,合每斤生猪的成本在6.2元左右,如果以5元一斤的价格卖掉,一头250斤的生猪就要亏300元。
一直以来,我国生猪行业呈现周期性波动,被称为“猪周期”,一般为3年一个周期,从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份,生猪养殖进入历史上少有的34个月超长盈利周期,在2016年,当时一头猪能卖三千多。不过从2016年开始,各省份的《防范污染条例》纷纷出台,并划分了禁养、限养区域,再加上外出务工等因素,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户减少约500万户,在大量散养户退市的背景下,猪价为何还会遭遇5年来的最低呢?
一、猪价连续高了几年,许多回乡创业的、行业的资本、互联网的资本等等,都往生猪养殖行业里面投资,基本上我国母猪需要3300万到3500万头就够了,但是今年已经达到4080万头,导致整个母猪的存栏量供大于求。
二、生产效率提高。过去一头母猪一年产18头仔猪,今年平均达到了21头左右,使今年生猪供应量可能会超过七亿头,达到历史上最高的一个峰值。
在猪价的低谷,绝大多数的养殖户处境都非常艰难,有的甚至渐渐退出市场,可是有的养殖户就算是在这样的逆境下,依然能够赚到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养殖户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合同,形成“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来代养生猪。养殖户提供厂房、水、电、气、人员养殖,而企业提供猪苗、饲料、药品、疫苗、前期猪舍建筑规划方案和后期养殖过程的指导服务,等猪到了出栏的时间,企业在根据签订的协议价格回收所有的生猪。
今年的回收价格是16元一公斤,也就是8元一斤,远高于上面所说的5元一斤的市场价格。如果养殖户每年出栏3000头,就能挣七八十万元。企业承担了所以市场风险,养殖户只需安心把猪养好就可以了。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猪周期”的重要原因,只有完善市场预警机制,大家才有可能避免跟风的危险。只有将养殖、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连成一体,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购买生猪价格保险、养殖特色产品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