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蔗地水稻田里的土马路上,村民骑着摩托或机动三轮来来往往。
要是碰见陌生面孔,他们迅速刹车,问候语并不是“多召哩”(傣语:你好),而是:“你买陨石吗?我有。”
勐遮的村民说,在火流星“光临”后的四天里,起码有上千人在坝子或小坡上捡“小星星”。
绿意拂过的甘蔗地里,各色的阳伞和草帽点点散落其间,缓缓无序地游移。
寻石最热的时候,上百人挑灯夜战。
一根竹棍,一双筒靴,晃动在甘蔗地的小电筒,闪出了夜晚最亮的“星光”。
“石头从天上掉下来的时候冲击力大,在泥地里会砸出很深的洞,大概这么深。”一位村民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约莫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这儿容易下雨,洞里有积水,棍子可以探出石头。”
涌入勐遮寻找陨石的人流中,还有一群“陨石猎人”。
蒋维是其中之一,他曾在南京从事汽修贸易,只因爱好投身陨石收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陨石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6月2日下午两点半,蒋维和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张宝林各自飞抵西双版纳。当晚,他们辗转找到了勐遮曼伦村被“星运”砸中屋顶的村民岩香开。
考虑到时间太晚,怕打扰岩香开 一家,蒋维一行在门口守到次日凌晨5点,终于见到了那颗“有故事”的陨石。
200多块 陨石数量持续递增
这次寻宝,当地村民很幸运。
6块,20多块,100多块,200多块……被发现的陨石数量持续递增。
“陨石猎人”也忙碌起来,沟通交易,鉴定收购,“此次陨石散落于平地和居民区,实属难得。”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表示,陨石在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高温燃烧,导致表面熔融,会产生一层毫米甚至微米层级的玻璃质层。“这层黑色燃烧的痕迹,就是熔壳。”而气流冲击形成的熔流线,或者面团小凹坑似的气印,都能辅以佐证陨石的真假。
李世杰告知,这次勐遮发现的陨石并不属于少见的月球或者火星陨石,只是相对普通的球粒陨石。
对于6月1日在西双版纳发生的这次天文现象,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兴祥确认是典型的“火流星”现象。“但所发现的疑似陨石,还需要权威机构进一步鉴定。”
而在现场驻扎的“陨石猎人”,已将获取的陨石打包快递,寄往北京市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检测。
爆炒8天时间 身价被炒高了几十倍
村民所持陨石真假,尚没有最终定论,但其身价已经陡涨,8天来炒高了几十倍。
“一位白发专家说,一克可以卖5万元呢。”村民说。“价格有点夸张。”曼伦村曼楷龙小组的玉姐证实曾见过这位白发老者。但奇怪的是,这位所谓白发专家并没有收购任何陨石。
玉姐和其他村民一样,把发现的陨石小心地包裹进一块白棉布里。她计划着出让陨石换点钱,用于村里的防洪建设。
期待早点遇到识货之人的,还有岩香开一家。他家发现的陨石,是全村认为最有希望卖出好价钱的。
6月1日晚,一个“天外来客”击中了岩香开家的屋顶,打穿了瓦片,重量达84克。
这块被初步认定的球粒陨石,经媒体曝光后关注度很高。如今,陨石被岩家用四方的玻璃罩着,“供奉”在家中,来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但岩香开很担心宝物的命运,“希望快点出让,20万元,就这个价了。”
6月9日下午,有消息称岩香开的陨石被人收购,成交价为12.6万元。但此消息未得到证实。
2000元 指甲盖大陨石被买走
在未知的情绪弥漫下,陨石收购达到了空前的热潮。
小玉骑着摩托一路打听,颠簸着来到离家10多分钟车程的曼楷龙小组,“这里有专家在买陨石。”
她手中的石头只有指甲盖大小,自己估价是6000元,“之前听说可以卖到1万元。”
一方圆桌,几张矮凳,“陨石猎人”们搭起了临时交易市场。
一收购者将小玉的石头放上电子秤后,抬头问:“不到8克,状态也不错。你想卖多少钱?”
小玉侧身一笑:“我不知道。”
“你想要多少嘛?”
“我不知道啊。”
“想要很多很多。”看热闹的人叫嚷着。
几个回合斗嘴后,收购者竖起食指和中指,“两千。”
小玉瘪了下嘴,“别人有说1万的。”对方笑笑,“现在没这个价,一克通常情况一两百元,不可能比黄金还贵。”圆桌旁边有人插嘴,“如果再保存几天,这里天气潮湿,会对陨石有耗损,就会贬值。”小玉听罢,低头和身边人私语几句后,将握有石头的手伸向了买方。
“开张了,开张了。”买主将石头收进塑料密封袋,用记号笔写上“2000,001”。
蒋维说,他6月3日刚刚赶到西双版纳时,有很多村民愿意出售自己捡到的陨石,但很快,村民们就不愿意再卖了。就算愿意卖的,价格也要得非常高,“我们收集陨石是做科学研究的,村民的要价如果虚高,我们也承受不了。”
对于村民们开出的各种价格,收购者也不多言,“买卖双方遵循自愿原则,陨石的价格不是由个人说了算,都是市场来定。”
猎宝1次远行 赴肯尼亚买橄榄石铁陨石
“有了成交才有了价格。”一位陨石收藏者表示,各个买主的需求不同,有的想用于科研,有的则注重艺术性,符合自身意愿的藏品在买主眼中才有价值。
陨石流入市场,经历的也许就是不断的买入、卖出……有的落入私人藏家手中,有的陈列于博物馆,或者进入科研所用于研究。
“陨石猎人”在涉山下乡的寻石路上,和同行交流陨石的鉴定中,炼就火眼金睛。积累到一定底气,他们的触角会伸到国外。大型的展览如美国图森国际矿物珠宝展,以及一些综合博物馆的特展,成为他们搜索“猎物”的阵地。
2016年,一对肯尼亚兄弟在哈巴韦地区寻找家中骆驼时,发现了最 稀有的橄榄石铁陨石。样品在2017年的一个国际矿物展上亮相,惊艳四座。
“一定要拿下。”那次矿展上,蒋维一眼相中它,之后他赶赴肯尼亚,在两兄弟手中收购了一批作为收藏。
在这些展览中“捕猎”的,还有一些赚差价、做资源搭桥的中间商。“这些私人厂商也是收藏家,会与博物馆作藏品置换,然后再将换来的藏品出售给有意愿的买主。”一位姓冯的陨石爱好者透露,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参与到这样的交易中。
目前,这样的交流只存在于一个小范围内,陨石收藏还属于小众,相应的市场也不够完善。
政府劝导
不要追求“一夜暴富”
勐海县勐遮镇人民政府4日对外发布了一条消息,称目前曼仑村等地掀起的搜寻陨石热潮,进村找陨石的外来者越来越多,经他们鼓吹1克陨石甚至价值5万元,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搜寻队伍中。“请大家理性看待陨石坠落事件,不要盲目想通过找到陨石一夜暴富。